- Jun 29 Sat 2019 21:37
物理人物理情物理事(首頁)
- Jun 17 Mon 2019 21:08
環遊世界 旅讀人生 (首頁之首)
2020 亞美尼亞傳奇(首頁) (因疫情取消)
2020 吳哥之美(首頁) (因疫情取消)
(以下置於「隨意窩」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因為隨意窩不隨意,打算逐漸轉移到Pixnet)
時光飛逝,許多記憶都混淆了,還好當時在部落格留下了記錄。
累積,是不斷的成長。感謝和我一起走過這些旅程的同伴,共同創造出這些美好的回憶。
- 2019 港澳梵谷行 (首頁)(2019/7)
- 2019 再回長安 (首頁) (2019/5)
- 2018 北京清大行(首頁) (2018/10)
- 2018 貴州天眼行 (首頁) (2018/8)
- 2018 西班牙荷蘭行 (首頁) (2018/7)
- 2018 人文薈萃巴黎行 (首頁) (2018/3)
- 2017 愛英法 (首頁)(2017/7) 未成行
- 2017 唐風晉韻太原行 (首頁) (2017/5)
- 2016 蘭州敦煌行~絲路夢駝鈴(首頁)(2016/10)
- 2016 三斯愛琴訪古巧遇行 (首頁)(2016/7)
- 2015 蘇州行 (首頁)(2015/10)
- 2015 山東日照行(首頁)(2015/9)
- 2015 天體運行追星行 (首頁)(2015/7)
- 2014 劍橋倫敦尋夢行 (首頁)(2014/9)
- 2014 湖湘文化之旅 (首頁)(2014/8)
- 2014 再訪義大利(首頁)(2014/3)
- 2013 內蒙古~風吹草低見牛羊 (首頁)(2013/8)
- 2013 奧匈帝國中古行(首頁)(2013/7)
- 2012 首爾行~江南style楓 (首頁)
- 2012 浙江行~杭州、舟山、寧波(首頁)
- 2012 武漢行~女兒參加湖北螢火蟲營 (首頁)
- 2012 北海道 吃美食賞美景(首頁)
- 2012 福建寧德行 (首頁)
- 2012 義大利~思古‧朝聖‧哇讚 (首頁)
- 2011 澳門行 (首頁)
- 2011 津京行 (首頁)
- 2011 蜀道難 熱血行~女兒參加偏遠山區服務團(首頁)
- 2011 廈金雙門行(首頁)
- 2011 舊金山(首頁)
- 2010 放手單飛~女兒遊學紐約
- 2010 費城紐約雙城行(首頁)
- 2010 京滬雙城行(首頁)
- 2009 江南追日行(首頁)
- 2009 BIG行~New Orleans & Houston(首頁)
- 2008 北京上海行(首頁)
- 2008 美東行~波士頓‧巴爾的摩‧華盛頓D.C.
- 2006 再訪東京
- 2005 澳洲行
- 2004 歡樂美國派三大主題樂園大峽谷8日遊
- 2003 巴里島
- 2002 東京自由行
- 1988 大陸行
- 歷屆世界博覽會首頁
2008年之前的旅遊,倒是還沒能整理到部落格來。
- Oct 03 Tue 2017 22:26
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首頁)
- Dec 27 Fri 2024 19:55
發表在《天文教育》的文章(首頁)
自2020年秋分起,不間斷地於二分二至在《天文教育》發表文章,累積如下:
- 邱韻如(2024):水利天文建奇功:北京郭守敬紀念館,《天文教育》,第66期,冬至刊。
- 邱韻如(2024):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制:登封觀星台景區初訪,《天文教育》,第65期,頁1-8,秋分刊。
- 邱韻如(2024):伽利略月亮的妙用:當天鐘、定經線、畫地圖,《天文教育》,第64期,2024年6月,夏至出刊。
- 邱韻如(2024):觀天測地:僧一行和郭守敬的大地測量,《天文教育》,第63期,2024年3月,春分出刊。
- 邱韻如(2023):學擅觀天識通治曆 術數成精造思獨敏:南懷仁400年,《天文教育》,第62期,2022年12月,冬至出刊。
- 邱韻如(2023):數術窮天地 製作侔造化:造訪南陽張衡博物館,《天文教育》,第61期,2023年9月,秋分出刊。
- 邱韻如(2023):天文醫藥雙泰斗:造訪同安蘇頌遺風,《天文教育》,第60期,2023年6月,夏至出刊。
- 邱韻如(2023):慶祝2023哥白尼年:閱讀《天體運行論》,《天文教育》,第59期,2023年3月,春分出刊。
- 邱韻如(2022):迎接哥白尼550周年慶:弗龍堡的觀天教士,《天文教育》,第58期,p22-28,2022年12月,冬至出刊。
- 邱韻如(2022):迎接哥白尼550周年慶:推動地球的托倫之子,《天文教育》,第57期,p2-7,2022年9月,秋分出刊。
- 邱韻如(2022):此星非彼星~追人馬座A*之「星」,《天文教育》,第56期,p45-49,2022年6月,夏至出刊。
- 邱韻如(2022):鯨魚與玄武:遨遊於2022金木合之天際,《天文教育》,第56期,p27-34,2022年6月,夏至出刊。
- 邱韻如(2022):同一個星空下的文化衝突與激盪:讀《欽天監》餘波蕩漾,《天文教育》,第55期,p2-7,2022年3月,春分出刊。
- 邱韻如(2021):能窮千里勝:明清之際望遠鏡的傳入與傳播,《天文教育》,第54期,p2-7,2021年12月,冬至出刊。
- 邱韻如(2021):臥看牛郎織女星,《天文教育》,第53期,2021年9月,秋分出刊。
- 邱韻如(2021):眼見為憑,悸動在心:穿越時空賞月全食,《天文教育》,第52期,p 2-7,2021年6月,夏至出刊。
- 邱韻如(2021):克卜勒身後的手稿輾轉流徙到俄羅斯,《天文教育》,第51期,p 2-6,2021年3月,春分出刊。
- 邱韻如(2020):克卜勒與蘇珊娜,《天文教育》,第50期,p 25-29,2020年12月,冬至出刊。
- 邱韻如(2020):2020追星一夏:Neowise彗星與英仙座流星雨,《天文教育》,第49期,p9-12,2020年9月,秋分出刊。
Back to 格物致知ChiuPixnet (首頁)
- Dec 27 Fri 2024 17:20
立竿見影 辨方正位:正方案及其延伸問題述探
- Dec 27 Fri 2024 17:16
水利天文建奇功:北京郭守敬紀念館
邱韻如(2024):水利天文建奇功:北京郭守敬紀念館,《天文教育》,第66期,冬至刊。(pdf全文)
相關格文:
☆2024北京泉州成功行~郭守敬紀念館 (2024/8/28)
☆2024廣州行~北京路的銅壺滴漏(2024/12/1)
Back to 格物致知ChiuPixnet (首頁) /《天文教育》文章(首頁)
- Dec 27 Fri 2024 17:09
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制:登封觀星台景區初訪
邱韻如(2024):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制:登封觀星台景區初訪,《天文教育》,第65期,頁1-8,秋分刊。(pdf全文)
相關格文
☆2024河南博古行~登封觀星台 (2024/9/15)
Back to 格物致知ChiuPixnet (首頁)
- Dec 27 Fri 2024 16:27
明鄭在台教育建設:中華文化之傳承與奠基
- Nov 21 Thu 2024 10:33
說地-中國人認識大地形狀的故事(祝平一著)
這本小書出版於2002年,是某年在國圖聽演講時買的,讓我愛不釋手。
地球是圓的,本來就不是很自然而然的觀念,小朋友就不會認為地球是圓的,想想,那有多危險啊。
清朝的一些學者,怎樣也不相信傳教士所說的地圓說,祝平一老師這本《說地》講得很精彩。
即使古希臘人已經就知道地球是圓的,還量出地球的半徑,但一般人並不是自然體會到地球是圓的。
2017年11月,500位相信地球是平的同好,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舉行了第一屆「平面地球國際研討會」(Flat Ea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來討論地球其實是平面的真相,他們認為NASA在唬人。
仔細去看了看他們的論述,其實也有一些道理。因為地球是個球,本來就不是「直觀」可以得知的。
之前一直沒有特別去察看封面的圖,剛剛注意到才發現封面的圖來自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不是南懷仁的《坤輿全圖》)
我們一般看到的這幅利瑪竇地圖都是沒有動物的版本,有動物的版本是我在2023年在故宮的無界之涯特展裡才首次看到。
☆故宮無界之涯特展~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2023/12/15)
相關文章:
★邱韻如(2023):觀天論地:明清士人對地「球」與地「動」之論辯,《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28期,p78-94,2023年12月。
★邱韻如(2024):觀天測地:僧一行和郭守敬的大地測量,《天文教育》,第63期,p1-14,春分出刊。
- Nov 03 Sun 2024 14:04
郭守敬四海測驗裡大都的夏至晷長與夜刻
郭守敬四海測驗裡的[大都]地點就是現在的北京。(測驗裡的[北京]當然就不是現在的北京囉)
★郭守敬四海測驗裡的北京在哪兒(2024/11/2)
仔細看[大都]的夏至晷長,嚇了我一大跳,竟然是一丈二尺三寸六分,怎麼可能?難不成這是用40尺的高表量出來的?
推算了一下,這些數據應該都是用八尺表量出來的,那一丈多的答案,既不是40尺高表的數據,也不是冬至晷長。
筆者認為應該是誤植,應該把[一丈]二字刪除。
再查詢《元史》卷52〈曆志·授時曆議上〉,發現不僅[一丈]需要刪掉,其夏至晷景應是二尺三寸四分:
今以銅為表,高三十六尺,端挾以二龍,舉一橫梁,下至圭面,共四十尺,是為八尺之表五。....。今京師長表,冬至之景七丈九尺八寸有奇,在八尺表則一丈五尺九寸六分;夏至之景一丈一尺七寸有奇,在八尺表則二尺三寸四分。
此外,再看到夏至時晝刻和夜刻,[大都]的夜刻也不可能是三十二刻。
大都的北極出地(四十度太強),介於和林(四十五度/夜三十六刻)和嶽臺(三十五度/夜四十刻)之間,其夏至夜刻當然也應該在兩者之間,所以三十二刻是不合理的。
很有可能是三十八刻,見下圖:
[三十八刻]的數據在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找到:
大明曆日出入晝夜刻,皆據汴京為準,其刻數與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極出地高下,黃道出入內外度,立術推求每日日出入晝夜刻,得夏至極長,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二刻,晝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極短,日出辰初二刻,日入申正二刻,晝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永為定式。
小結:
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裡,四海測驗地點共26處,從南海、衡嶽、嶽臺、和林、鐵勒、北海,接下去是上都、北京、...,北海和上都的中間並沒有[大都]。
《元史天文志》把[大都]這一組數據加入,變成27處:
大都的夏至晝夜時刻,來自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
夏至晷景來自《元史》卷52〈曆志·授時曆議上〉。
可能是抄錄時抄錯啦,將三十八刻誤植為三十二刻,二尺三寸四分誤植為一丈二尺三寸六分。(紅字是錯的)
相關
★郭守敬四海測驗裡的北京在哪兒? (2024/11/2)
Back to 邱韻如(2024):觀天測地:僧一行和郭守敬的大地測量,《天文教育》,第63期,p1-14,春分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