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湯若望01.jpg

我對湯若望衣服上為何有隻大白鵝好奇許久了,今天終於「看」到答案。(南懷仁也是穿白鵝衣:南懷仁@比利時皮特姆)

我原猜測可能和「傳教士」的身份有關 ,但一直不知道答案,也不知如何問;

在「知史」網站一篇「衣冠禽獸」最初指的是什麼 文章中,寫道:

在人們的理解當中,「衣冠禽獸」這個詞是一個含有貶義的成語,常被用來比喻那些品德敗壞,行為卑劣的小人。但是,在明代中期以前,如果說一個人是衣冠禽獸,卻是一件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令人憎惡的貶義詞呢?
原來,「衣冠禽獸」最初和明朝時期的官服有關。明代官員服飾有不同的規格,文官的官服上繡禽,武將的官服上繪獸。因此「衣冠禽獸」在當時是文武官員的代名詞。
在明代,不同品階的官員,官服上繡的動物是不一樣的,具體有: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品青袍,繡白鷳;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溪敕;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鴉。武將一品、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因此,人們把文武官員合稱為「衣冠禽獸」,這個稱呼在當時是一個令人羡慕的讚美詞。
但是到了明代中後期,由於政治腐敗,導致了宦官專政,在這一個階段,文官愛錢,武官惜命,大量搜刮民脂民膏,作惡多端,百姓視他們如同洪水猛獸、匪盜瘟神。於是,官服上繡的「禽獸」也被人們指代這些官員,「衣冠禽魯」也由褒義同變成了貶義詞,用來形容這些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小人。

 

我一一檢查文官的那些鳥類,猜說是「白鷳」,但查了圖片,又覺不太像「白鵝」,連忙查了維基百科「湯若望」詞條,看看他是幾品官。

維基百科說道:

湯若望,字道未(德語: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年5月1日-1666年8月15日),神聖羅馬帝國科隆(今德國科隆)人,羅馬天主教耶穌會修士、神父、學者、傳教士,明神宗時來華傳教47年,明末清初兩朝,官至一品(補子上為仙鶴)。

原來那一塊方形布叫「補子」。之前有看沒有到。

再查「補子」確認,一品官是仙鶴,無誤。

一品圖案用仙鶴,取《詩經·小雅》中的“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其奏對天子之意。另外,

仙鶴在吉祥鳥中地位僅次於鳳凰,而鳳凰是皇后的象徵,故仙鶴有官居一品的寓意。

 

湯若望官服上的白鵝,根本就是被餵太飽的仙鶴!?

我再查了徐光啟的圖像,發現他的官服有文有武,他身上的仙鶴就正常多了。

徐光啟能文能武.JPG

維基百科「補子」詞條上的仙鶴,繡得非常美。

補子_文官一品仙鶴01.JPG

湯若望02.jpg

是誰把仙鶴畫成了大白鵝? (類似最近新聞,石虎花豹不分的概念)

據說這是耶穌會士白乃心所繪,傳回歐洲後,刻製成銅版畫,大量印製。銅版雕刻者霍拉爾(Wenceslaus Hollar,1607~1677)出生於布拉格,大部分時間都在英格蘭度過,在倫敦去世。他以雕刻和版畫而聞名。(參考《湯若望在中國的日子》p124, p132)

從未到過中國的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的著作《中國圖說》(1667出版),採用了這幅湯若望的畫像。

《中國圖說》是一部當時歐洲對於中國的知識的百科全書。

這本書的扉頁是一幅湯若望和利瑪竇一起展開中國地圖的圖:

Kircher_中國圖說扉頁全.jpg

把湯若望和地圖放大來看,「大白鵝」看起來像是「塘鵝」,

地圖裡的台灣畫得很大。~~~~go to (基歇爾《中國圖說》(1667出版)裡的大台灣)

Kircher_中國圖說扉頁局部.jpg

 

整理一下,得到「仙鶴」進化圖:

補子_文官一品仙鶴進化圖.JPG

 

基歇爾差一點就接替了克卜勒的工作~~~~go to (基歇爾《中國圖說》(1667出版)裡的大台灣)

 

接下去,認識白乃心:(參考維基百科)

白乃心(Johannes Grueber ,1623~1680)出生於奧地利林茨,耶穌會在華傳教士和探險家。

他於1641年進入耶穌會,並於1656年被派到中國。

1661年羅馬教廷和耶穌會總會為了探索從歐洲經西藏到北京的便捷道路,命白乃心、吳爾鐸(Albertus d'Orville)由北京啟程,經30天行程抵西安,再經30天抵青海西寧,逗留約半月,然後經三日抵青海湖。再越唐古拉山,經那曲抵拉薩。在拉薩停留月余,再經尼泊爾到印度莫臥兒帝國的阿格拉,共費時11個月。吳爾鐸神父在此病逝。白乃心從印度德里到塔塔港,經荷姆茲、君士坦丁堡,於1664年2月20日到達羅馬。他們沿途收集情況,繪制許多圖畫,並對一些地區作了測量。白乃心是第一個探索北京經拉薩返回歐洲的歐洲人。

1667年,從未去過亞洲的基歇爾根據白乃心寄給他的部分資料編輯出版拉丁文的《中國宗教、世俗和各種自然、技術奇觀及其有價值的實物材料匯編》,簡稱《中國圖說》。

本書在阿姆斯特丹出版後,在歐洲引起轟動,其神奇的內容、美麗的插圖、百科全書式的介紹,給歐洲人打開了一扇了解東方的大門。

本書1668年出版荷蘭文譯版,1669年出版英文譯版,1670年出版法文版,其內容後來被許多歐洲書籍廣泛採用。

 

 

 

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 的頭像
    chiu

    物理人 物理情 物理事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