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0428-李政道設計的伽利略銅像在羅馬落成.JPG

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2024/8/4在舊金山逝世,享耆壽98歲。

李政道很愛繪畫,他所設計的伽利略銅像,於2010/4/28在羅馬落成。(李政道設計的伽利略銅像在羅馬的位置)

新聞報導如下:

 

由李政道設計的伽利略銅像在義大利落成 《科學時報》 (2010-4-30 A1 要聞)

由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主任李政道設計,世界實驗室出資建造,以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名義贈送的伽利略銅像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落成。由世界實驗室主席安東尼諾·齊基基主持的銅像落成典禮4月28日舉行,義大利文化部部長卡桑德羅·邦迪、中國駐義大利大使丁偉等出席。

李政道致信祝賀。他在信中指出,自馬可波羅以來,中意兩國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文化科技交流。例如,1607年,明朝大學士徐光啟和義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合作譯出了6卷本《幾何原本》。歐幾裏得《幾何原本》的引入,對於中國近代科學的興起產生了很大影響。

伽利略銅像坐落在由米開朗基羅臨終前設計的國立聖瑪利亞天使與殉道者大教堂前。這是該教堂建造後約450年歷史中唯一的新增塑像。丁偉在致辭中表示,伽利略銅像作為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送給義大利科學界的禮物,再次展現出中國人民對義大利人民的友好情誼,也體現了中國科技界對義大利同行的尊敬。希望兩國人民以伽利略勇敢、思考與追求的偉大精神為動力,攜手共創人類更加和平、美好的未來。

為了紀念這位現代科學創始人的傳奇人生,由李政道創意設計的伽利略銅像寓意深刻。銅像中的伽利略身穿長袍,手持他建造和使用過的望遠鏡凝視遠方,長袍上雕刻了4排大小點組合,分別代表了木星和它的衛星在不同日子的位置。

2008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望遠鏡發明400周年科學大師講演會上,李政道作了《以天之語,解物之道》的演講,對這幾排大小點組合進行了清晰說明。當時天主教認可的說法是:一切星體都圍繞著地球轉動,地球是中心。可是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用他自己製造的望遠鏡觀看木星,卻得出了正確的、完全不同的結論——他發現木星右邊有1顆小星,左邊有兩顆小星;第二天,變成了右邊有3顆小星,左邊沒有小星;再過兩天看,右邊小行星不見了,左邊卻有兩顆小暗星;再過一天又有新變化……如此,根據連續共7天的觀察結果,伽利略推斷這些小星都是木星的“月亮”,就是說木星有4個月亮,而這些木星的月亮都繞著木星轉,而不是繞著地球轉。這就證明,並不是一切星辰都圍繞著地球轉,因而推翻了當時天主教的錯誤說法。

中國郵政部門曾經在1991年發行了由李政道設計的紀念伽利略明信片。近30年來,齊基基領導下的世界實驗室在物理、醫學、農業、氣象、地學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對中國進行了科學技術的援助。1986年,在中國政府的支持和世界實驗室的捐助下,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成立,掛靠中國科學院,20多年來,在李政道領導下,該中心為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促進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作出了貢獻。世界實驗室與中國幾十年的密切合作體現了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的科學思想。

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0/4/231589.shtm

 

另一篇報導,應該是李政道寫於上海舉辦世博的那一年

哥倫比亞大學李政道教授:“世搏”始“博” 2010-10-14 作者: 解放日報

20101014李政道談世博01.JPG
      
因為我們有發揚炎黃文化的祖先,因為400年前望遠鏡的發明,因為愛因斯坦在我們的小小的地球上生活過,我們這個黃土藍水的地球就比宇宙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   

“世搏”,是指人類世世代代和大自然的搏鬥;“世博”則是指我們成功的博覽。所以我今天要講的主題就是這兩個“世博”。因為人類與大自然世世代代搏鬥的勝利,才產生出今日如此宏偉的世博會。

世搏開始於西元前40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代表建築是日月山,它把大自然三個很重要的元素,太陽、月亮、山,組織成一個很大的巨人,這個巨人就代表中華民族。大汶口文化啟發了中華民族整個技術和生命的發展。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太陽的能量是核能,太陽本身是一個極大極大的核反應爐,把氫化為氦。在這個過程中,它會產生比氦還重一點的元素,使太陽的週邊爆炸,這個爆炸使太陽的亮度可以增加幾萬倍。這就產生了新星。全世界最早的新星記錄,是在商朝,離現在約三千四百年。當時的甲骨文有過這樣的記錄——“新大星並火”,第一次很清楚地把新星的亮度、時間、位置以及壽命,做了明確的記錄。

當太陽的氫全部化成氦的時候,太陽的內部就緊縮,成為一個中子星。太陽一下子縮小,所以它的轉動就非常準確、非常快,並發出極為準確的脈衝信號,因此也叫脈衝星。那時候的太陽,外部的亮度要增加幾百億倍,成“超新星”。世界上最早的超新星記錄也是在中國。就是現在的蟹狀星雲,發現時間在宋仁宗至和元年。

 在《宋會要》有詳細的記錄,宋朝至和元年,中國農曆7月22日,記載發現了一顆新的星,後來又另有一個記錄,說它沒有了。這是全世界最詳細的“超新星”的記錄。為了紀念中國發現超新星,我在1988年請李可染李老畫了一張圖(圖1),想像在宋朝,一個牧童,忽然看到天發亮光,因為超新星在白天也看得見。這張畫是李老為了中國高等科技中心關於同步輻射應用的研討會而畫的。

華夏民族與大自然幾千年的世搏,產生了象形字、印刷、指南針、算盤、火藥等等發明。在古代也建設了蘇州、杭州、西安、開封、北京、南京等偉大的城市,也造就了今日宏偉的、富有科技前景的上海同步輻射光源。

20101014李政道談世博02.JPG

20101014李政道談世博03.JPG

世搏始于亞洲。然而在 17世紀的初期,1608年,伴隨望遠鏡的發明,開始了新的世搏。近代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近代城市的發展。

這架伽利略自己做的望遠鏡(圖2),珍藏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博物館。 1610年,發生了對全世界科學極有影響的七天——伽利略拿自己做的望遠鏡觀看木星。 1610年1月7日,依他的觀察,木星右邊有一個小星,左邊有兩個小星。第二天,也就是1月8日,情況變了:他看見木星的右邊有三個小星,左邊什麼都沒有了。 9日天氣不好,什麼也沒有看到。 10日他看到左邊有兩個黑暗的小星。 11日,左邊這兩個小星變成一大一小,跟10日完全不一樣。 12日,右邊一個小星左邊兩個小星。13日右邊三個左邊一個。伽利略根據推理知道,這些小星都是木星的衛星,都是繞著木星轉。由此,他推翻了當時宗教認為的,太陽跟其他星球都是繞著地球轉的錯誤思想。這是歷史上極大的科學發現,它確立了力學和天文學的基礎。

可是這個發現也給伽利略帶來不幸,1633年6月12日,伽利略被軟禁在羅馬(筆者按:應該是佛羅倫斯),在教皇的命令下不准發表演講,不准跟朋友討論學問。 4年以後,伽利略眼睛瞎了,5年以後,伽利略逝世。同年的12月25日,牛頓誕生了。幸而那個時候宗教的勢力僅在歐洲大陸,而英國是個島國,宗教無法控制它。所以近代的科學從伽利略傳到牛頓,牛頓在英國開始。中國那個時候正值明末。兩年以後,1644年崇禎皇帝自殺,明亡。

 1991年為了紀念伽利略另外一個大發現,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了紀念他的明信片,我幫助了設計。伽利略發現了慣性品質跟引力品質是等價的。 在比薩斜塔上拿了兩個球,一大一小。他在斜塔上放這兩球自由下降,那時候,很多人以為大的重的要掉得快,結果兩個球,密度一樣的,一大一小,重量不一樣,從塔頂掉下去,結果是同一個時候抵達地面。這就證明了伽利略另外一個非常大的貢獻:慣性品質和引力品質是等價的。

 1993年5月8日,在梵蒂岡,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向全球科學家道歉,為伽利略平反。我當時代表全球科學家發言,接受教皇的道歉。

 今年,為了紀念伽利略,我設計了伽利略銅像(圖3)。伽利略手拿著他自己做的望遠鏡,也就是當時用來觀測木星的。長袍上是根據伽利略自己畫的,木星和它的衛星的關係。實體雕像高6米,2010年4月28日落成,現立于羅馬國立聖瑪利亞天使與殉道者大教堂,紀念400年前這位近代科學的開創者。這個大教堂是450年前文藝復興時期根據大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設計而建造的,伽利略銅像是450年來第一座“入住”的新雕塑。

 近代以來,世搏的重要成果有很多。在生命科學中,第一重要的事件是基因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最重要的人物是發現這種結構兩位元科學家。所有的基因都是雙螺旋狀的。有了基因的發現才有了近代生物學的快速進步。在物理上,做出重大發現的兩位物理學家,一個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建人;還有一個是費米,量子力學和核學的創建人之一。 

沒有對基因的瞭解,就沒有近代生物科學重要的進步和應用。現代生物科學,來源於基因技術的成熟。沒有相對論,沒有量子力學,也就不會有原子結構、分子物理、鐳射、半導體、超導體、核能、網路等等。要知道近代科學發展,我們就必須要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

我們不僅要知道如何發展現有的學問,我們更要瞭解怎麼應用新的學問、新的創新,進行新的搏鬥,從而有新的世博。

比如火的發現和應用開始了人類的文化,那麼火的來源是哪里?是太陽能。太陽能是核能,太陽本身就是一架極大的氫核反應爐。所有的太陽能都是原子能,其能量是極大的。那麼我們能不能不經過太陽來獲取原子能?可以! 1942年12月2日,我的老師費米帶領的科學家隊伍,第一次直接產生人類可以控制的核能,而不通過太陽。這在人類的歷史上是了不起的。在此之前所有人類用的能量都來自太陽,這之後我們就有了新的方法,這是一個極重要的里程碑。

 另一個世搏的成果就是,世界第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在上海張江,2009年建成。它的外觀是由科學院路甬祥院長根據螺絲的構造設計的。1998年,我主持的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組織了一學期加速器學校。這學校主要是為了上海光源而開設的。當年的學員成了今日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的骨幹,我也非常高興江南有這個最新的科學武器。最後我們來說說世搏的將來。這是一張澳門印的郵票(圖4),非常有意思,這張郵票,寫的是葡萄牙文——“21世紀的宇宙,我們已經知道的宇宙裏面,能量佔據多少?佔據整個能量的5%。另外95%是什麼? 25%是暗物質,70%是暗能量”。暗物質是什麼?暗能量是什麼?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不過也許下次開世博會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了。

上海交通大學有一個暗物質研究所,“為什麼我們相信有暗物質,並且可以在實驗室中觀測? ”看看他們怎麼說。證實暗物質存在的方法是相當明確的。取任何一個星雲,這個星雲看得見的區域用紅色畫出來,在距離星雲中心一定距離的地方,一個灰塵也好,一個星也好,都會繞著這個星雲轉。取速度為v,大家知道轉動有離心力的,這離心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和距離成反比。這離心力必須與星雲的“地心吸力”相等。由此,我們發現這“地心吸力”遠遠超過這星雲中“可見物質”能產生的“吸力”。也因此可推算出在“可見物質”之外必有暗物質的存在。而且暗物質的存在是普遍的。

所以上海交大暗物質研究所要搞很深的地下室去研究。為什麼?因為在地面的物質會受到兩個不同的引力:一個是受地球自身的吸力,一個是暗物質的吸力。地球的吸力隨深度有固定的變化,測量引力與深度的變化,才可以推算出暗物質的吸力。所以交大隊伍就找到四川錦屏山,那裏最深的隧道達2400米,並有四個隧道和兩個輔助道。一旦他們成功,將是一個很大的貢獻,因為能算出地心力中的暗物質成分。

最近幾年,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我們發現宇宙不僅是在膨脹,而且是在加速膨脹。因為加速的膨脹,就一定有吸力,所以一定可以算出來,這個吸力的能量是很高的,比暗物質的能量還高,這個能量我們叫做暗能量,比已知物質的能量大14倍。

我在物理快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猜測暗能量的來源,我的觀點是天外有天,這觀點相當簡單。我們的星雲都在加速膨脹,就是外面有東西吸我們的星雲。因此,我們大爆炸的宇宙的外面可能還有更多的宇宙,也因此“天外有天”。

我們的地球在太陽系裏是一個不大的行星,中等還偏小一點。我們的太陽在整個銀河系4千億顆恒星中,也好像不是什麼太出奇的恒星。而我們整個銀河系星雲在整個大爆炸的宇宙中也是非常渺小的。可是因為我們有發揚炎黃文化的祖先,因為400年前望遠鏡的發明,因為愛因斯坦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上生活過,我們這個黃土藍水的地球就比宇宙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謝謝!

http://www.news365.com.cn/jy/201010/t20101014_2850437.htm(連結已失效)

 

20240621-伽利略月亮的妙用-02.JPG

李政道設計的伽利略銅像身上,是木星和它的衛星,這四顆星,被稱為[伽利略衛星]或[伽利略月亮]。

★邱韻如(2024):伽利略月亮的妙用:當天鐘、定經線、畫地圖,《天文教育》,第64期,p21-30,2024年6月,夏至出刊。

李政道設計的伽利略銅像在羅馬的位置(2024/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 的頭像
    chiu

    物理人 物理情 物理事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