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若望01.jpg

我對湯若望衣服上為何有隻大白鵝好奇許久了,今天終於「看」到答案。(南懷仁也是穿白鵝衣:南懷仁@比利時皮特姆)

我原猜測可能和「傳教士」的身份有關 ,但一直不知道答案,也不知如何問;

在「知史」網站一篇「衣冠禽獸」最初指的是什麼 文章中,寫道:

在人們的理解當中,「衣冠禽獸」這個詞是一個含有貶義的成語,常被用來比喻那些品德敗壞,行為卑劣的小人。但是,在明代中期以前,如果說一個人是衣冠禽獸,卻是一件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令人憎惡的貶義詞呢?
原來,「衣冠禽獸」最初和明朝時期的官服有關。明代官員服飾有不同的規格,文官的官服上繡禽,武將的官服上繪獸。因此「衣冠禽獸」在當時是文武官員的代名詞。
在明代,不同品階的官員,官服上繡的動物是不一樣的,具體有: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品青袍,繡白鷳;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溪敕;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鴉。武將一品、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因此,人們把文武官員合稱為「衣冠禽獸」,這個稱呼在當時是一個令人羡慕的讚美詞。
但是到了明代中後期,由於政治腐敗,導致了宦官專政,在這一個階段,文官愛錢,武官惜命,大量搜刮民脂民膏,作惡多端,百姓視他們如同洪水猛獸、匪盜瘟神。於是,官服上繡的「禽獸」也被人們指代這些官員,「衣冠禽魯」也由褒義同變成了貶義詞,用來形容這些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小人。

 

我一一檢查文官的那些鳥類,猜說是「白鷳」,但查了圖片,又覺不太像「白鵝」,連忙查了維基百科「湯若望」詞條,看看他是幾品官。

維基百科說道:

湯若望,字道未(德語: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年5月1日-1666年8月15日),神聖羅馬帝國科隆(今德國科隆)人,羅馬天主教耶穌會修士、神父、學者、傳教士,明神宗時來華傳教47年,明末清初兩朝,官至一品(補子上為仙鶴)。

原來那一塊方形布叫「補子」。之前有看沒有到。

再查「補子」確認,一品官是仙鶴,無誤。

一品圖案用仙鶴,取《詩經·小雅》中的“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其奏對天子之意。另外,

仙鶴在吉祥鳥中地位僅次於鳳凰,而鳳凰是皇后的象徵,故仙鶴有官居一品的寓意。

 

湯若望官服上的白鵝,根本就是被餵太飽的仙鶴!?

我再查了徐光啟的圖像,發現他的官服有文有武,他身上的仙鶴就正常多了。

徐光啟能文能武.JPG

維基百科「補子」詞條上的仙鶴,繡得非常美。

補子_文官一品仙鶴01.JPG

湯若望02.jpg

是誰把仙鶴畫成了大白鵝? (類似最近新聞,石虎花豹不分的概念)

據說這是耶穌會士白乃心所繪,傳回歐洲後,刻製成銅版畫,大量印製。銅版雕刻者霍拉爾(Wenceslaus Hollar,1607~1677)出生於布拉格,大部分時間都在英格蘭度過,在倫敦去世。他以雕刻和版畫而聞名。(參考《湯若望在中國的日子》p124, p132)

從未到過中國的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的著作《中國圖說》(1667出版),採用了這幅湯若望的畫像。

《中國圖說》是一部當時歐洲對於中國的知識的百科全書。

這本書的扉頁是一幅湯若望和利瑪竇一起展開中國地圖的圖:

Kircher_中國圖說扉頁全.jpg

把湯若望和地圖放大來看,「大白鵝」看起來像是「塘鵝」,

地圖裡的台灣畫得很大。~~~~go to (基歇爾《中國圖說》(1667出版)裡的大台灣)

Kircher_中國圖說扉頁局部.jpg

 

整理一下,得到「仙鶴」進化圖:

補子_文官一品仙鶴進化圖.JPG

 

基歇爾差一點就接替了克卜勒的工作~~~~go to (基歇爾《中國圖說》(1667出版)裡的大台灣)

 

接下去,認識白乃心:(參考維基百科)

白乃心(Johannes Grueber ,1623~1680)出生於奧地利林茨,耶穌會在華傳教士和探險家。

他於1641年進入耶穌會,並於1656年被派到中國。

1661年羅馬教廷和耶穌會總會為了探索從歐洲經西藏到北京的便捷道路,命白乃心、吳爾鐸(Albertus d'Orville)由北京啟程,經30天行程抵西安,再經30天抵青海西寧,逗留約半月,然後經三日抵青海湖。再越唐古拉山,經那曲抵拉薩。在拉薩停留月余,再經尼泊爾到印度莫臥兒帝國的阿格拉,共費時11個月。吳爾鐸神父在此病逝。白乃心從印度德里到塔塔港,經荷姆茲、君士坦丁堡,於1664年2月20日到達羅馬。他們沿途收集情況,繪制許多圖畫,並對一些地區作了測量。白乃心是第一個探索北京經拉薩返回歐洲的歐洲人。

1667年,從未去過亞洲的基歇爾根據白乃心寄給他的部分資料編輯出版拉丁文的《中國宗教、世俗和各種自然、技術奇觀及其有價值的實物材料匯編》,簡稱《中國圖說》。

本書在阿姆斯特丹出版後,在歐洲引起轟動,其神奇的內容、美麗的插圖、百科全書式的介紹,給歐洲人打開了一扇了解東方的大門。

本書1668年出版荷蘭文譯版,1669年出版英文譯版,1670年出版法文版,其內容後來被許多歐洲書籍廣泛採用。

 

 

 

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tatueAmpere Lyon_02.JPG

安培先生(Ampere,1775~1836)出生於法國里昂(Lyon),他的雕像矗立在里昂的安培廣場(位於里昂第二區,附近有安培 - 雨果地鐵站)。

StatueAmpere Lyon_01.JPG

安培被畫進去著名的里昂人壁畫(Fresque des Lyonnais)裡。

壁畫位於里昂第一區,創作於1994年,正面和側面共描繪了里昂的24位歷史人物和6位當代人物。面積約八百平方米。

LyonPaint_01.JPG

 

LyonPaint_02.jpg

 

安培站在三樓中間的陽台,隔壁是木偶劇的創作者 Laurent Mourguet(1769-1844),

再隔壁是小王子與頭戴飛行帽的作者聖修伯里( Antoine de St-Exupéry ,1900~1944)。

(註:里昂機場以小王子作者聖休伯里命名。他逝世50周年時,法國人將他與小王子的形象印在50法國法郎的鈔票上)

AmpereLyonPaint_01.JPG

這個大壁畫,讓我想到72位帕多瓦著名人物圍繞的義大利帕多瓦的大圓環(伽利略@帕多瓦 山谷廣場),伽利略就是72位之一。

還有,巴黎艾菲爾鐵塔上的72位科學家及工程師的名字(安培也在上面)。(72位科學家@艾菲爾鐵塔及巴黎街道)

 

 

 

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719_牛頓萊斯特屋01.JPG

2014年訪倫敦時,把牛頓萊斯特屋的路名搞錯了,結果沒找到。這次準備充分,一定可以達陣。

根據牛頓萊斯特屋的地址,竟是一片大工地,我好擔心怕萊斯特屋被包在工地裡即將消失,還好問了旁邊的工人,找到大工地旁的牛頓萊斯特屋(Leicester House,現在是圖書館,牛頓晚年1710~1727住在這兒)。

進入現在是圖書館的萊斯特屋,樓梯間有很多檔案照,我們從一樓拍照到三樓,與牛頓同在。

房子牆上標註牛頓68歲起(1710~1727)在這兒居住。

根據我以前查的資料(得再查證清楚),

牛頓54歲起在聖馬丁街35號的三層樓建築,名為萊斯特屋(Leicester House),住了28年(1696~1724)。

1699升任造幣廠大臣,1703當選皇家學會主席,1704出版光學,1705受封為爵士,1722起身體不適,1724移居到西郊肯辛頓的鄉下居住,1727 過世。

 

20190719_牛頓萊斯特屋02.JPG

 

相關文章:

2014劍橋倫敦尋夢行~尋訪牛頓晚年住的豪宅 

2014劍橋倫敦尋夢行~尋訪法拉第與牛頓的足跡 (2014/9/8)

 

 

2019 英倫行 (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719_金絲雀碼頭01.JPG

有一次,在網友皮皮臉書上看到這個地點的照片,問他這是在哪兒,他說在倫敦某個地鐵站,忘了地名。

我請在倫敦讀書的勛哥查,他查出是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還親自跑了一趟金絲雀碼頭以及我所謂的法拉第碼頭,拍回一些照片給我。

兩年前(2016)因故取消了原本的「愛英法行」,一直未能親訪此地。

前些日子,好友良公來到此處,從他的照片我發現者裡的每個鐘是不同的。

這趟行程,第一天清晨就抵達倫敦,前往秀玉住的南華克,順路不遠的金絲雀碼頭,成為此趟行程的第一站,

可惜,天雨,還是得拍照呀!

 

20190719_金絲雀碼頭02.JPG

經長途飛行,在飛機上(英國時間2019/7/19清晨3點多)的日出光芒中享用早餐後,於英國時間5:15am抵達希斯洛機場。

先在機場買好牡蠣卡(Oyster Card),搭車到住宿的王子花園飯店(Imperial College Princes Gardens) 寄放行李,然後搭車到住在倫敦政經學院濱河居宿舍 找秀玉。

今日整天下雨。秀玉帶我們在她住宿附近(Southwark南華克)逛逛,旁邊是著名的碎片大樓(Shard),還有波羅市場(Brough Market)、金鹿英式古帆船(Golden Hinde)和南華克大教堂(在Southwark教堂,我一眼就看到莎士比亞的墓)。

當路過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時,我很興奮的說這是DNA結構發源地之一,當年威爾金和富蘭克林就在國王學院,我們就進校園尋找威爾金和富蘭克林,結果找到科學中心,就在裡面快速的看了一個黑暗物質的展。

雨越下越大,還是依預定行程到期待已久的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拍照,法拉第碼頭就只好改天再去了。

晚上,雨還在下,搭車先到國家藝廊逛逛(週五晚上延長時間,免費),接著去牛頓的萊斯特屋,到Leicester Square,我一眼就看出圓環中的雕像是莎士比亞,今天跟莎士比亞真有緣。

 

 

第二天(2019/7/20),拜訪被我稱為法拉第碼頭的三一浮標碼頭後(2019 英倫行~法拉第碼頭登燈塔(2019/7/20)),順路來到金絲雀碼頭,終於有了陽光照。

20190720_金絲雀碼頭03.JPG

20190720_金絲雀碼頭04.JPG

 

 

Back to 2019 英倫行 (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5.JPG

倫敦國王學院共有五個校區,其中的滑鐵盧校區有兩棟著名的大樓,Franklin-Wilkins Building及Maxwell Building。

Maxwell在他人生最重要時期之一(1860-1865)在滑鐵盧校區任教,目前該校區的校長室及行政區就在Maxwell Building。

馬克斯威爾在倫敦國王學院執教的這段時間(1860-1865)發表了他最重要的電磁學論著。

1860年,他因在色彩學方面的研究而獲得皇家學會的倫福德獎章,並於1861年獲選進入皇家學會。

在這一時期,他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進一步發展了他的氣體理論。

馬克斯威爾經常出席皇家科學研究所的公眾講座,與比他年長整整40歲的法拉第定期進行交流。

馬克斯威爾在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發表電磁學領域的著作,包括1861年的《論物理力線》前兩部分、1862年《論物理力線》第三部分,以及1864年的《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

 

1865年,馬克斯威爾辭去倫敦國王學院的職位,與妻子凱薩琳回到了故鄉愛丁堡的格倫萊爾(Glenlair)。

1871年,他回到劍橋成為首任卡文迪西教授,主導規劃卡文迪西實驗室的發展,並整理編輯了亨利·卡文迪西所遺留下的實驗資料。

馬克斯威爾1879年11月馬克斯威爾因胃癌在劍橋逝世,得年48歲。

1921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到訪倫敦國王學院,並在學院內發表演講,講題為《相對論的發展和當前地位》,引述到倫敦國王學院自然哲學教授馬克斯威爾的研究成果 。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縮寫:King's或KCL),是倫敦大學的創校學院之一,亦為世界享譽盛名的菁英名校。

蓋伊校區(Guy Campus)

第一天(2019/7/19)在倫敦橋地鐵站附近路過國王學院時,我就很開心的說這是發現DNA結構的莫里斯·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1916-2004)與羅莎琳·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1920-1958)當時的學校,進去校園找到科學中心,還看了一個暗物質的展。

晚上回到宿舍,進一步查詢才得知國王學院有五個校區,今天這個是蓋伊校區(Guy Campus),校區以由托馬斯·蓋伊(Thomas Guy)於1726年建立的蓋伊醫院為主,包含口腔醫學、醫學與生物醫學等學術單位。該校區的國王戈登病理學博物館(King's Gordon Museum of Pathology)是全英國最大的醫學博物館。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8.JPG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9.JPG

 

河岸校區(Strand Campus)

登過大火柱後,我們搭車前往倫敦國王學院滑鐵盧校區,突然看到櫥窗有Franklin、Wilkins、Maxwell、南丁格爾的大照片,我們立刻下車,沒錯,這是Strand Campus校區。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2.JPG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1.JPG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3.JPG

聖托馬斯校區(St Thomas' Campus)

第一天晚上搭捷運時,遇到一群慈濟中學的參訪團,和他們的帶隊老師聊天。

他們當天也是參訪國王學院,不同的是,他們參訪的是位於泰晤士河南岸,與大笨鐘和英國國會大廈相對的聖托馬斯校區(St Thomas' Campus),此校區的聖托馬斯醫院內還設有南丁格爾博物館。

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 於1860年在倫敦的聖托馬斯醫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非修道院形式的護士學校,現在是倫敦國王學院的一部分,奠定了基礎護理學專業。

除了護士專業之外,南丁格爾從小就顯示出對數學的天份,是以視覺表現統計圖形的先驅,她所使用的圓餅圖(雖然在1801年由威廉普萊費爾所發明)做醫療數據統計,在當時是一個新穎的顯示數據的方法。

在1859年南丁格爾被選為英國皇家統計學會的第一個女成員,她後來成為美國統計協會的名譽會員。

 

滑鐵盧校區(Waterloo Campus)

在河岸校區拍完照之後,我們再搭另一輛公車到河對岸的滑鐵盧校區,公車在橋沒走完的地方就放我們下來(路旁一位男孩拿著Bus Stop牌子),我們鑽了一段神奇的路,抵達滑鐵盧校區。

國王學院滑鐵盧校區(Waterloo Campus)與河岸校區(Strand Campus)分別位於泰晤士河兩岸隔河相對。

滑鐵盧校區的馬克斯威爾大樓(James Clerk Maxwell Building),是校長室與主要行政單位所在,大樓的命名是因為馬克斯威爾於1860-1865年間此任職,除了是校長辦公室外,亦是南丁格爾護理學和助產教育院(Florence Nightingale School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的一部份。

滑鐵盧校區的另一棟大樓,富蘭克林-威爾金斯大樓(Franklin-Wilkins Building),目前是倫敦最大的大學建築之一,衛生、生命科學、教育系與部份的護理學系位於此大樓,大樓命名自發現DNA結構的國王學院教職員羅莎琳·富蘭克林和莫里斯·威爾金斯。

特別說明:世界上叫waterloo的地名非常多,倫敦這個滑鐵盧(Waterloo)不是拿破崙敗北的滑鐵盧(Waterloo,在現在的比利時)。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4.JPG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6.JPG

羅莎琳·富蘭克林在拍攝DNA晶體繞射圖片「照片51號」及發表DNA論文之後,轉移陣地到了伯貝克學院(這次開會的地點),開始將X射線晶體繞射技術應用在研究菸草鑲嵌病毒(TMV)的結構。

1954年之後,她和華生與克里克之間的關係開始有所改善,華生一方面成為她在病毒研究上的討論夥伴,一方面也援助富蘭克林的研究經費。

富蘭克林經常到劍橋大學與克里克討論研究,並且曾經與克里克夫婦一同到西班牙旅遊。1958年,富蘭克林因為卵巢癌逝世,終年38歲。

2003年,國王學院將新大樓命名為富蘭克林—威爾金斯大樓(Franklin-Wilkins Building)時,華生在命名演說中說道:「羅莎琳的貢獻是我們能夠有這項重大發現的關鍵。」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5.JPG

 

晚餐原打算到波羅市場(Borough Market),結果竟然打烊了,後來找到都爹利會館用餐。

 

相關:馬克斯威爾@愛丁堡

 

2019 英倫行 (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720_大火柱01.JPG

大火紀念柱建於1671~1677年,紀念1666年的倫敦大火,其高度(160 feet/48.7 m)正好是當年起火點布丁巷到大火柱的距離。

上次(2014)到大火柱,沒爬上去,這次,想都不想(爬樓梯?電梯?)就買票登柱。

每人5英鎊,311階,一路旋轉而上,毫無任何緩衝平台。

虎克先生要在此柱做實驗,也未免太辛苦了吧!

氣噓噓爬上311階大火柱,鳥瞰倫敦市區各種高樓及泰晤士河風光。

20190720_大火柱02.JPG

20190720_大火柱鳥瞰01.JPG

20190720_大火柱鳥瞰02.JPG

 

爬完這311階,立刻去附近的便利商店補充能量,而且也沒力氣爬聖保羅大教堂了,

可是明天是週日,不知道教堂下午有沒有開放?(答案是:沒有)

 

接著轉往虎克的故居(地鐵Bank站,St Helen's Church附近),意外發現這兒是與子彈大樓拍照的好景點。

1662年底,皇家學會通過邀請虎克擔任實驗管理員的職位,1663年,虎克被選為學會的研究員,在格里辛學院(Gresham College)的中庭的一個房間住下來,成為他下輩子的家,住了近40年。

20190720_虎克家.JPG

 

相關:

2014劍橋倫敦尋夢行~尋訪法拉第與牛頓的足跡 (2014/9/8)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720_富蘭克林家.JPG

放風箏的富蘭克林,在1757-1775年間,住在倫敦16年,就是這個屋子,位於Embankment地鐵站附近,地址是36 Craven Street。

此屋子於2006年1月17日(富蘭克林300週年誕辰),開放為博物館。網站:https://benjaminfranklinhouse.org/the-house-benjamin-franklin/

富蘭克林倫敦住家地圖.jpg

這次因為時間不夠,只在門口拍照,沒時間進去,立刻趕往附近沒多遠的大火紀念柱。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4.JPG

早上考察昨天因大雨而沒成行的三一浮標碼頭(Trinity Buoy Wharf),這個連著屋子的燈塔,稱為弓溪燈塔(Bow Creek Lighthouse),弓溪是River lea注入泰晤士河前最後這一段蜿蜒的部分。

因為法拉第曾在此做實驗研究燈塔的燈,我將其稱之為「法拉第碼頭」,這兒的一所小學就名為法拉第學校。

另一座與法拉第有關的燈塔是位於多佛海峽(Dover)的南岬角燈塔(South Foreland Lighthouse)。(另文)

 

 

我們在海德公園等了半小時,怎樣也等不到9路公車(Google都說車來了,但車就是沒來),經旁邊一位好心老先生提示,改搭其他路公車再轉車到了Canning Town這一站,

google指示要走一個非常長的ㄇ字形路才能到對面馬路(圖中灰色虛線)。

問了旁邊候車站的工作人員,他說沒有「走」的路過去,我問那要怎麼去,他很幽默的告訴我,you can fly。

他說要搭到這一站的前一站東印度站(East India/稱為東印度是和當年的東印度公司有關),隨即他又叫住我們,要我們搭旁邊的接駁車(免費)搭一站繞道到East India,再走過去碼頭。

法拉第碼頭交通1.JPG

法拉第碼頭交通2.JPG

我們依照指示,搭車一站,從一個神奇的門進入East India Dick Basin(東印度碼頭盆地),

沿河岸走了1km路,看到河畔美景及對岸的O2(秀玉稱它為「氧氣站」),終於抵達Trinity Buoy Wharf。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0.JPG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1.JPG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著很大「Trinity Buoy Wharf」的法拉第學校。

經過幾棟造型奇特的建築,抵達法拉第燈塔。這兒給我的感覺,有點像高雄的駁二特區。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2.JPG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3.JPG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8.JPG

上圖右邊這個紅色的物體,就是浮標(buoy)。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9.JPG

 

 

燈塔旁的房屋正在籌辦婚禮,下午2:00開始,我們沒看到新人。

燈塔前有一個小屋,上面寫著「The Faraday Effect」(法拉第於1845年發現的效應),我好奇的鑽進去,狹小的空間卻別有一番洞天,

這其實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小博物館。

依依不捨離開小屋,發現燈塔竟然可以爬上去,哇,真是賺翻了,爬上燈塔,當年法拉第做實驗的地方,正在展出各種大小不一的缽,傳出陣陣缽聲;

爬到最高處,鳥瞰O2及泰晤士河大轉彎處四周。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4.JPG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5.JPG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6.JPG

20190720_法拉第碼頭_07.JPG

 

此時烏雲越來越多,雨開始滴下來。我們在「車長樹餐廳」吃午餐躲雨,搭D3到金絲雀碼頭拍照,趕回倫敦大學開會。

法拉第碼頭交通3.JPG

 

2014劍橋倫敦尋夢行~尋訪法拉第與牛頓的足跡 (2014/9/8)

 

Back to 2019 英倫行 (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726Heathrow_01.JPG

經過昨天熱爆火車大亂,差點回不到倫敦的經歷,一早氣溫降低,並得知原預定7/26,27的機場罷工取消,很開心要回家囉;

順利一早抵達機場Check in 完畢,等待看板通知10:00去哪個gate登機,

等到 9:45登機口公佈為gate 6,前往gate6,看到看板顯示我們的班機資訊,很放心的在隔壁的商店把一堆零錢花完。

花完硬幣(約五分鐘)回到Gate 6,此時大約10:00,不僅還沒登機,更詭異的是6號看板突然變成Gate Closed,Flight information 顯示從「Go to Gate 6」變成「please wait」;

只能等著換 gate,

等~ 等~ 等~~~~~,

都10:39,還在please wait~~~~~~

20190726Heathrow_02.JPG

突然,大約快11:00,還在等gate更換的我們,聽到canceled,

canceled?

why?

乘客們都很鎮定,地勤們也很耐心解釋,

據說是昨天的熱浪後遺症,熱到機場雷達昏了。

 

地勤叫我們去看email。

我的email告訴我,我的班機變更成明天同一時間,後段班機也同樣延一天。

可是其他很多旅客都還沒收到email。(我是自己買機票,如果是由旅行社買,就要從旅行社那兒才能取得訊息)

突然大家都去排隊,我們也乖乖跟著排隊,等待。

 

20190726Heathrow_03.JPG

 

曾在伊斯坦堡遇到政變改飛機的我,還算很鎮定(比昨天火車不開還鎮定),

我知道要設法拿回行李,知道航空公司安排的Hotel,多待一天,明天同一時間再來就是了。

大家很有秩序的一一排隊,搞定的就一一從gate後面emergency exit出去。

英文有聽沒有很懂的我,跟著一位葉同學瞭解狀況,

我們在gate每人得到2張票(去旅館搭車的來回票),從emergency exit走很長的路出去,經過海關櫃臺(再次入境英國),找到我們的行李,拖著行李找到等巴士的地方,然後被送到Atrium Hotel Heathrow。(ps.在伊斯坦堡遇到政變那次,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李在哪裡)

在Hotel 排隊check in ,排了一陣子,櫃臺工作人員說沒房間了(整理中),叫我們先去餐廳吃飯。

我們拖著行李到餐廳吃飯,吃完再回櫃臺check in,14:00終於得到房卡,順利入住。(還要先問好晚餐和明天早餐的時間,以及明天去機場的車班)

 

這房間比我們昨晚住的優秀多了,重點是「有空調」!

我先到馬航官網辦 on line check in,

再用電腦skype打電話延長旅平險的時間(兩人延一天,多花60元),問了一下該如何理賠,

答案是要拿到「班機延誤證明」(目前還不知道要去哪裡申請)(之前問,都得到wait的答案)

 

晚餐時間(19:00起)我們這一機落難客聊天,才知道,大家的班機被更改的結果很不同,

我最幸運,是明天(7/27)同一時間(11:00),白衣姐姐是27晚上21:00,藍衣阿姨是28的 11:00,17歲胖弟和我們一樣是27的11:00,

葉同學還沒收到email,我叫他上官網去check,輸入原來的訂位代號就可以查,

他查到的答案是7/29的11:00,

另一群大約4位,也是沒收到email,聽我說也去官網查(或問他們的旅行社),得到答案7/29的11:00。

 

藍衣阿姨的古老手機,連電話都不能打(電話錢用完了),她很擔心,我就跟她說,妳可以免費在此住兩晚,

我說妳打敗那些29日的,他們要住3晚。17歲胖弟就在旁邊一直笑。

 

這時,我想到一個問題,Hotel知道這些人需要住2晚、3晚的嗎?

我們一行去Hotel櫃臺問,他們果然不知,又在那兒交涉許久,17歲胖弟繼續在一旁笑得開心。

 

 

相關新聞:
https://www.bbc.com/news/uk-49122644
 

20190726HeathrowNews01.jpg

20190726HeathrowNews02.jpg

20190726HeathrowNews03.jpg

 

 

Back to  2019 英倫行 (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39度高溫豔陽下走1.7km上坡路,順利搭上28路公車離開牛頓莊園(Woolsthrope Manor),回到15km之外Grantham(格蘭瑟姆)的我們,以為此趟行程即將劃上完美句點;

沒想到更精彩刺激的還在後面。

 

在Grantham火車站月台等16:41回King's Cross的火車(直達車,一站就到,約1小時車程),

16:30來了16:18的火車(有10節),在月台上遲遲不開走,似乎發生了什麼問題。

大約快17:00,車上乘客都下車了,頓時月台上滿滿都是人。

據說是「匹茲堡」出了狀況。

秀玉搶到櫃臺詢問,櫃臺工作人員建議我們去「諾丁漢」,再從那兒回倫敦。

發生了什麼事,搞不清楚。

難不成是太熱,熱到鐵軌掛掉,火車開不了?(竟然被我猜對?!)

火車到底會不會來?沒有人知道!

「匹茲堡」在哪兒,不知。

「諾丁漢」在哪兒,怎麼去,不知。

天氣好熱,手機也熱到快燒起來,電都充不進去,只剩20%,而且還在持續降低中。

 

混亂中,聽到「巴士」,突然看到一些人跑,就跟著跑。

跟著去排巴士,上了巴士,據說去「匹茲堡」。

上巴士後,問了一旁乘客,請他用寫的,才知道原來是Peterborough(彼得伯勒),沒聽過啊;

坐在有空調的巴士上,請出google大神,才知道Peterborough在Grantham往南約56km,倫敦以北約135km。

休息一下吧,在冷氣大巴中,發燒的手機和充電寶也逐漸降溫。

20190725_NoTrain02

車程大約50分鐘,抵達從未聽過的Peterborough,哇,這兒更亂,人更多,大家幾乎都要回倫敦。

發生了什麼事,搞不清楚。

火車到底會不會來?沒有人知道!

除了等,還是等,please wait.

 

問外面大巴司機,都說沒有大巴車到倫敦,

怎麼去倫敦?唯一答案 by train !

今天有沒有train去倫敦?沒人知。

甚至還聽到櫃臺工作人員說 tomorrow  (我的飛機是tomorrow的啊)

 

大約18:00,混亂中,突然聽到說在月台停很久的火車要開去倫敦,趕緊跟著人群衝上火車,搶到座位,

繼續等待希望,

一段時間後,火車竟然真的開了.......太感人了,而且是開往倫敦;

終於在 8:45pm回到倫敦King's Cross車站(比原預定時間晚了三小時),

King's Cross車站看板好多火車都被取消了,好多乘客看著看板不知如何回家;

幸運的我們,轉地鐵回到我們下榻的Paddingdon,還好地鐵正常運作。

 

這樣就結束了嗎?

隔天還有後續.......... (go to 2019 英倫行~外掛行程之二:雷達熱到掛,飛機大亂(2019/7/26) )

先看 新聞報導~~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倫敦25日專電)英國即將迎接史上最熱的一天,氣象預報單位表示,各地今天將面臨極度酷熱的高溫,倫敦可能出現破紀錄的攝氏39度。

各政府機關嚴陣以待,發布高溫警報,呼籲民眾補充水分。

高溫也對英國的交通造成混亂,高速公路與道路材質,還有鐵軌設計都無法應付高溫天氣。

英國鐵路網公司(Network Rail)特別呼籲乘客,今天儘量避免搭乘倫敦通往東南部路線的火車。倫敦通往劍橋、肯特郡等地的火車都將減班、減速。

鐵路網公司指出,受炎熱天氣影響,鐵軌溫度可能會比氣溫還高出20度,恐導致鐵軌過熱膨脹而彎曲,因此將減速避免危險。極端天氣小組也已經待命,以確保行駛安全。

由於倫敦除了4條路線之外,幾乎所有地鐵都沒有空調列車,搭地鐵簡直就像在洗三溫暖,倫敦交通局(TfL)特別提醒乘客隨身攜帶水瓶,避免脫水,也儘量避免在尖峰時段搭車。

20190725_NoTrain06.JPG

 

go to  2019 英倫行~外掛行程之二:雷達熱到掛,飛機大亂(2019/7/26)

 

2019 英倫行 (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