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4_日暈1_R800.jpg

中午飯後在景美公園散步,驚見天邊一道彩虹,原來是日暈。用手機加太陽眼鏡(偏光鏡)拍下精彩鏡頭。

「暈」(Halo)是陽光或月光穿越懸浮在大氣中的冰晶,經過折射或反射過程所形成的光學現象。

暈通常在太陽或月亮的周圍出現,型態可以是白色或彩色的光環、光弧或光斑,如果是彩色的光環,色彩是內紅外紫的排列。

今日所見的應該是46°暈,又稱大暈(Large Halo)(另外一種是22°暈,又稱小暈,很久以前看過)

(但有朋友說這還是22度的)

 

日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出現日暈天氣有可能轉陰或下雨。(果然不到 4:00pm,就下雨了。)

民間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諺語,其意思就是若出現日暈的話,夜半三更將有雨,若出現月暈,則次日中午會颳風。

 

20200214_日暈2_R800.jpg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德細菌戰_控訴.JPG

2014年8月,帶學生參加湖湘文化之旅,在常德與湖南文理學院的學生交流。

我們參訪了常德博物館和常德會戰紀念碑。...... go to 2014湖湘文化之旅~常德博物館與常德會戰 (2014/8/24)

在常德博物館,看到「常德細菌戰」的駭人史實,在武漢肺炎病毒肆虐的現在,格外令人痛徹心扉。

根據維基百科的敘述:

常德細菌戰是1941年8月11日侵華日軍對中國常德實施的一次細菌戰。為加大對常德的破壞力度,1941年8月11日,日軍負責協調細菌戰聯絡工作的井本熊男中佐飛抵南京,下達大本營陸軍部作戰指令,對中國常德實施細菌戰。11月4日,侵華日軍731部隊在常德空投鼠疫跳蚤。

1996年至2000年,常德市細菌戰受害調查委員會經調查發現,這次細菌戰以常德城為中心,波及周邊10個縣30個鄉的150多個村。

鼠疫的流行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據調查,有名有姓的死者為7643人。

731部隊是舊日本帝國陸軍關東軍防疫給水部本部的通稱號。該單位由石井四郎所領導,因此也稱之為「石井部隊」。

「731部隊」係指在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日本以外領土從事生物戰、細菌戰和人體試驗相關研究的所有秘密軍事醫療部隊,也指大日本帝國陸軍在占領滿洲期間所做的生物戰和人體試驗研究。

朱清如《控訴:侵華日軍常德細菌戰受害調查》的簡介如下(博客來):

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將常德細菌戰61名受害原告回憶的歷史「碎片」拾綴在一起,旨在以其原始性、直接性、具體性、生動性、廣泛性,真實再現侵華日軍常德細菌戰罪行。這些「口述史料」,源於基層民眾,展現的是口述者不堪回首的「往事」。對受害幸存者、受害者遺屬而言,每一次的回憶都是一種難以言狀的痛苦,更是悲憤的控訴。

《控訴:侵華日軍常德細菌戰受害調查》所錄入的受害原告「口述史料」,完全尊重受害原告控訴、陳述內容的原意,保持「口述史料」的原始性。但為便於讀者閱讀,對「口述史料」的文字做了輕微的、不違背其「本意」的改動。

《控訴:侵華日軍常德細菌戰受害調查》采用的所有「口述史料」與收藏在檔案館的「原件」內容相一致。「下篇」主要以常德細菌戰受害原告的61份「口述史料」為基礎,從湖南文理學院細菌戰罪行研究所收藏的7643人受害資料(共120冊)中抽樣,以歷史檔案記錄為「佐證」,結合細菌戰罪行研究所多年來收集的中、日、美、蘇等國的各類侵華日軍細菌戰文獻,由口述史學視角切入,運用計量史學方法,定量分析與研究,旨在揭露常德細菌戰對常德無辜居民個體生命的戕害以及對底層家庭、社會結構、社會經濟、自然(生態)環境等方面造成的種種危害。

朱清如,湖南慈利人。1986年畢業於湘潭大學歷史系。現為湖南文理學院文史學院歷史學副教授、細菌戰罪行研究所主要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抗日戰爭史、日本細菌戰史。著有《常德會戰史研究》(40余萬字),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2020鼠年疫期讀書(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丹布朗地獄_鳥嘴面具01.jpg

我是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得知這種黑死病時期防疫醫師的長喙面具。到了威尼斯,就特別帶了兩個回來。

丹布朗地獄_鳥嘴面具00.jpg

書上講的是十四世紀時的黑死病,大家都以為這個時候的醫師就是戴這種面具。

然而,在我查詢之後,發現這套服裝是由查爾斯·德洛姆(Charles de Lorme,1584~1678)於1619年發明的。

go to 2020疫期讀書~鳥嘴醫師

丹布朗地獄_鳥嘴面具03_R800.jpg

I丹布朗地獄_鳥嘴面具04_R800.jpg

 

2020疫期讀書~讀瘟疫之書(首頁)

 

 

2020鼠年疫期讀書(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日談.jpg

喬凡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作家、詩人,以故事集《十日談》留名後世。

1348年繁華的佛羅倫斯發生一場殘酷的瘟疫(黑死病),喪鐘亂鳴。

隔年薄伽丘以這次瘟疫為背景,寫下了《十日談》( il Decameron ),內容是講述七位女性和三位男性到佛羅倫斯郊外山上的別墅躲避瘟疫,這十位男女就在賞心悅目的園林裏住了下來,除了唱歌跳舞之外,大家決定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來渡過酷熱的日子,最後合計講了一百個故事,即《十日談》的內容。
 

黑死病(1347 – 1351年)是人類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普遍認為是由鼠疫的細菌引發。

在14世紀40年代,流行病從克里米亞傳到西歐和北非。黑死病造成全球高達7500萬人死亡,當中歐洲的死亡人數為2500萬到5000萬。

黑死病是症狀是患者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所以這種特殊瘟疫被稱為「黑死病」。對感染者來說,痛苦的死亡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任何治癒的可能。

3年間蹂躪整個歐洲大陸,再傳播到俄羅斯,造導俄羅斯近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口死亡。

 

 

2020疫期讀書~讀瘟疫之書(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瘟疫卡謬.jpg

歷史果然是不斷的重演,若不能以史為鑑,就只能重蹈覆轍。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卡謬《瘟疫》這本書。書中的李爾醫師,就像武漢李文亮醫師一樣是個吹哨者,當局一開始也一樣不警覺,直到情況嚴重才瞬間宣布「封城」。書中描述封城期間的點點滴滴,直到十個月後疫情消退才重新開城。

 

卡繆(Albert Camus,1913-1960),一個帶著人道主義關懷的存在哲學家。

《瘟疫》是他在二次大戰後第三年寫的小說。

《瘟疫》的背景發生在北非一座名為俄蘭(Oran)的港口城市,書中描述1940年代,平息已久的瘟疫重新爆發,當局將城市封閉後,城內居民的生活以及心理態度的變化。

俄蘭是位於阿爾及利亞的港口(卡繆本身來自法屬阿爾及利亞),鼠疫在居民不知不覺間在市內蔓延,市內社會及政府內部爭論究竟這場疾病是否嚴重,然後挨不住要封城了,便講述圍城下Oran居民面對瘟疫的眾生相,有人性光輝的、有人性黑暗的,也圍繞著幾個小人物主角,透過他們去看,人類如何面對、克服鼠疫,到最後瘟疫逐步消退了,Oran也可以重新開城,故事就此結局。

李爾醫師記述了鼠疫流行之初的現象,人們是如何輕忽,又是如何否認。為了避免造成恐慌,沒有人願意加大防災的力道,直到狀況突然惡化,病死人數爆炸性地增加,俄蘭被迫封城。

李爾是首批認出此流行病不單純的人之一,並明快地要求要採取斷然措施。他投身於防疫救災期間,他身心俱疲,但卻堅毅陪伴病人。當瘟疫終於退去,李爾醫師接到了延遲多時的電報,在瘟疫流行前,已經因病離城休養的妻子已經病逝他鄉。

 

故事從李爾醫師踩到一隻死耗子開始。幾天內,死耗子越來越多....,然後開始陸續有人生了病,發燒、頸部和四肢的神經節腫大、大腿上出現了黑班、鼠蹊越長越大,一天就死了。

幾天後,李爾醫師的腦中閃出「黑死病」三個字,他想到歷史上嚴重的黑死病大約有三十次左右。那些情境似乎歷歷眼前(註1)。

他向當局報告,但當局不以為意,在每天死亡人數不斷增加,當局才重視李爾醫師的建議,有病人的住處要消毒、同住家人要隔離檢疫....、直到有一天病例超過三十個,當局宣布封城。

他記述了封城期間的各項人事及人心(註2),描述了葬禮的快速及處理屍體的過程,從失望到絕望到無望,十個月過去,俄蘭終於宣布重新開城,倖存人們的歡喜與心情。


(註1)p37-38 原文(註解by筆者)

卡謬瘟疫P37-38.jpg

 

(註2)

p121 摘要:

塔霍:我現在可以明瞭這黑死病必然對你具有的意義。

李爾:是的,一場永遠沒完的失敗。

塔霍:這些都是誰教你的,醫生?

李爾:痛苦。

p194 摘要:

塔霍把藍伯(打算偷渡逃離此城)帶到一個小屋子,屋子的四周牆壁堆滿了紙盒,他打開其中一個紙盒,拿出兩塊夾棉花的面罩,把一個遞給蘭伯,叫他戴上。蘭伯問說這東西是否真有用,塔霍說「沒有」,可是它會使人產生信心。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瘟疫書籍四本.jpg

到圖書館借了幾本與瘟疫有關的書,瞭解瘟疫與人類的關係。

我在網路上 (活在瘟疫蔓延時 人類史上最致命的十大瘟疫 | ETtoday國際 | ETtoday新聞雲 )讀到人類史上最致命的十大瘟疫:

1.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前427年)

2.古羅馬「安東尼瘟疫」(公元164~180年)

3.查士丁尼瘟疫(541-542年)

4.黑死病(1347~1351年):薄伽丘《十日談》、丹布朗《地獄》

5.美洲瘟疫(16世紀)

6.米蘭大瘟疫(1629~1631年)

7.倫敦大瘟疫(1665~1666年):

8.馬賽大瘟疫(1720~1722年)

9.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1950年代)

10.2003年SARS肆虐

其實,還有更多的瘟疫,沒列在這十個裡呢。

 

2020疫期讀書~《控訴:侵華日軍常德細菌戰受害調查》 (二次大戰期間,1941年日軍在常德空投鼠疫病菌)

2020疫期讀書~卡謬的《瘟疫》(小說,時間設定在1940年代)

2020疫期讀書~薄伽丘《十日談》(十四世紀佛羅倫斯黑死病)

2020疫期讀書~丹布朗《地獄》(十四世紀威尼斯黑死病)

 

 

2020鼠年疫期讀書(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丙醇化學結構式.jpg

疫期的化學問題,難度遠高於「零是偶數」這種數學問題。

因為消毒用酒精被搶購一通,有人提出可用「異丙醇」取代,讓異丙醇瞬間爆紅。

我這個物理人,對「異丙醇」沒有什麼認識,只能耙梳資料進行瞭解。

 

首先是酒精濃度要75%才有殺菌效果,95%反而不行。

為什麼濃度高反而不行?

怎麼製備75%的酒精?

為何是95%,而不是100%?

以上酒精問題,恕不在此回答。(尤其前兩個,是很重要的素養題)

 

我們所謂的酒精,通常指的是「乙醇」,

乙醇的「乙」,是指有兩個碳(C)的意思,依此類推,「丙醇」就是有三個碳,

這是「有機化學」裡的基本概念。(有機就是含C的分子)

丙醇有正丙醇和異丙醇兩種,主要是OH連結的碳的位置不同。

為什麼是「異」丙醇,據說是它的水溶性較正丙醇好。

酒精與異丙醇.jpg

問題來了,化學結構式畫成這樣,實在看不懂啊。

據化學專業的人士說,有機分子太複雜,就把C都省略不畫囉(甚至連H都省了)。

來欣賞一下吧:

異丙醇化學結構式01.jpg

異丙醇(isopropanol)又稱2-丙醇,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有強烈氣味的可燃液體,沸點82.6 °C 。

正丙醇(Propan-1-ol)又稱1-丙醇,沸點則為97.1°C。

 

關於異丙醇的性質,我實在有看沒有很懂;

會提到「異丙醇」,是「理科太太」提出,我覺得並不妥,有賣弄知識的嫌疑;

因為絕大多數人是難以搞不清楚的,一般常聽常用的酒精都搞不懂了,怎能掌握「異丙醇」這樣陌生的化學藥品?

 

下面就有個「笑話」,濃度是不能這樣加的,但要怎麼算,這很難教會學生的啊(雖說號稱是國中程度問題)

酒精濃度相加.jpg

 

 

2020鼠年疫期讀書(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份證尾數4.JPG

在英明的政府把口罩改為配給制時,讓大家學到「O是偶數」之外,還有一個較不為人注意的問題是,

身分證奇偶數分配公平嗎?

這是「數感實驗室」提出來的,初步想,怎麼會不公平,尾數奇數偶數應該是大約 1:1 啊,

數感實驗室的回答是:

不完全,但可接受。最主要的原因是,民國88年出生以後的人身分證末碼都不是4(應該是基於習俗?),

因此偶數人口理論上會比奇數人少一些。新北市的永和、福和國中就是因為採取身分證奇偶數分發的政策,導致福和國中人數減少。(有新聞可查)

因為88年出生的國民,目前皆在20歲以下,對於目前分配口罩的單數雙數,影響不會很大。

 

但是,為什麼會有「尾數避開4」這種事?我實在是不太相信,都什麼時代了,還在迷信這個?

我的身份證尾數就剛好是 4。電話號碼裡也有 4。

我不信邪的查了我手上的一屆學生資料(民國88年之後出生的)約100位,真的尾數都沒有4。

 

身份證的尾數是檢查號,是根據前八個數字算出來的。(規則請上網查)

那我想問,內政部是怎麼把4給跳掉的?

 

相關文章

 
 

2020鼠年疫期讀書(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則天文字.jpg

武則天代唐為周,除了改服易幟、頻繁改元、變更職官名稱外,她迷信文字具有統治思想的力量,發明了一些全新的文字,替代原有的文字,以除舊布新、建立權威,後世稱為「則天文字」。

西元690年,武則天頒布了則天文字,其中一個字就是「〇」,當時的意義同「星」。現在表示零的符號「0」是該字元的變體。

對「O」好奇的我,發現O竟然和我喜愛的星有關,真是興奮;

零加上星,就成了「零星」,更有趣的是,零星的零,並非是「沒有」,而是「很少」。

維基百科「O」詞條:

說起「O」的出現,應該指出,中國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現很早。不過那時它不表示「空無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頭」、「零星」、「零丁」。

 

從武則天發明的日月星等字,我有了一些疑問:

1. 難道武則天當時知道星星是圓球形?

《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傳》:

「載初中,又享萬象神宮,以太穆、文德二皇后配皇地祇,引周忠孝太后從配。作……、〇、……,十又二文。」

按《說文解字》:「曐,萬物之精。上為列星。從晶,生聲。一曰象形,從〇。」

 

2. 日與月的設計,頗為特別。(上圖是來自百度百科,還有其它版本)

“卍”(音讀“萬”)其實也是武則天時期的造字。它代表著吉祥萬德的意思,在中國古文中是非常吉利的一個字。
但是由于其書寫與納粹標記“卐”(要轉45)極其相似,容易被誤認。

上圖的「月」,裡面是卍還是卐?還是「出」?

 

3. 日月當空,就是「照」。我猜這是武則天以女性承擔皇位之尊,所設計的字,有陰陽合一的意味。但不知,她知不知道何時日月同時在天,又何時兩者會疊在一起(日食、月食)?

則天文字_武后遺字碑.jpg

則天文字在武則天稱帝期間的十五年(690年-705年)中得到了廣泛使用,很多石刻、碑帖、佛經等都有則天文字的身影,現存的武周時期的碑刻、墓志銘等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則天文字在武則天稱帝期間的十五年(690年-705年)中得到了廣泛使用,很多石刻、碑帖、佛經等都有則天文字的身影,現存的武周時期的碑刻、墓志銘等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則天造字開始于載初元年(公元689年),終止于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造字不是一次頒布的,她在位十五年,一共用了十三個年號,其中“天授”、“證聖”和改元大周前的“載初”幾個年號全是新造的字。

 

載初元年九月初九壬午日重陽節(690年10月16日),神皇武曌稱帝,改元天授。

載初元年(690年)七月,聖母神皇武曌的男寵、洛陽白馬寺住持薛懷義和尚獻上為《大雲經》所作的註解(即《大雲經疏》),神皇便將則天文字援引入內,將經和經疏內的原字換成新字,並在全國各地頒布發行。

《大雲經》中有"彌勒降生"、"女子為王"的內容,《大雲經疏》更註解說,神皇武曌即彌勒菩薩降生,當以女身取代李唐王朝,成為女皇帝和全天下之主。

《大雲經》和《大雲經疏》是武曌利用佛教為其稱帝做輿論準備的重要工具,在全國廣為流傳,則天文字也隨之更廣泛地傳播開來。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0203_單數雙數買口罩實名制.jpg

防疫期間,「零」無意間爆紅。問題起於FB的小編在公告上寫單數是1、3、5、7、9,而雙數卻只寫了 2、4、6、8。

於是很多人在問,0是奇數還是偶數?

更「驚人」的是( 對數學熟悉的人士來說),「0是奇數還是偶數」並非是這位小編的疏失造成,而是許多人早就有此疑問。

於是,數學老師用了一些方法來證明 0是偶數,我相信許多人可能有看沒有懂,背起來比較簡單。

接下去幾天,媒體報導時都特別強調「0是偶數」。

 

對我而言,「零的發明」一直是我有興趣的議題。

趁著防疫期間,複習一下「0」這個神奇的數字。

零是偶數_01.jpg

光是讀維基百科的「零」這個詞條,就有許多問題可以探究。

首先,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就有得研究。(暫不再此討論)

我從維基百科裡學到一些新知識,

1. 七世紀的古印度數學家及天文學家婆羅摩笈多(Brahmagupta,598~668)是第一個提出有關0的計算規則的數學家。婆羅摩笈多為烏賈因天文台台長,在他任職期間,書寫了兩部關於數學和天文學的書籍,當中包括於628年寫成的《婆羅摩歷算書》。波斯歷史學家比魯尼(973年~1048年)在其著作《Tariq al-Hind》提到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馬蒙曾派大使到印度,並將一本「算書」帶到巴格達翻譯為阿拉伯文,一般認為這本算書就是《婆羅摩歷算書》。

2. 在690年時,武則天頒布了則天文字,其中一個字就是「〇」,當時的意義同「星」。現在表示零的符號「0」是該字元的變體。

3. 瞿曇悉達(8世紀中國唐代的印度裔,出生於長安,主持編纂《開元占經》)於718年將印度數字〇引入中國,以此來代替算籌。

4. 宋代蔡沈《律率新書》中用方格表示空缺。

5. 金朝《大明曆》中有「四百〇三」,「三百〇九」等數字。

6. 10世紀波斯數學家伊本·拉班《印度算術原理》第一部分敘述用印度數字0-9為基礎的十進位制四則運算和開平方、開立方的土盤程式。

7. 在1202年時,義大利商人費波納契寫了一本《算盤書》。在東方中由於數學是以算術為主(西方當時以幾何和邏輯為主),由於運算上的需要,自然地引入了0這個數。

8. 1247年,秦九韶在其著作數書九章中使用符號「〇」來表示零的概念。

以上,有待繼續探究。

 

2020鼠年疫期讀書(首頁)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