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瘟疫卡謬.jpg

歷史果然是不斷的重演,若不能以史為鑑,就只能重蹈覆轍。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卡謬《瘟疫》這本書。書中的李爾醫師,就像武漢李文亮醫師一樣是個吹哨者,當局一開始也一樣不警覺,直到情況嚴重才瞬間宣布「封城」。書中描述封城期間的點點滴滴,直到十個月後疫情消退才重新開城。

 

卡繆(Albert Camus,1913-1960),一個帶著人道主義關懷的存在哲學家。

《瘟疫》是他在二次大戰後第三年寫的小說。

《瘟疫》的背景發生在北非一座名為俄蘭(Oran)的港口城市,書中描述1940年代,平息已久的瘟疫重新爆發,當局將城市封閉後,城內居民的生活以及心理態度的變化。

俄蘭是位於阿爾及利亞的港口(卡繆本身來自法屬阿爾及利亞),鼠疫在居民不知不覺間在市內蔓延,市內社會及政府內部爭論究竟這場疾病是否嚴重,然後挨不住要封城了,便講述圍城下Oran居民面對瘟疫的眾生相,有人性光輝的、有人性黑暗的,也圍繞著幾個小人物主角,透過他們去看,人類如何面對、克服鼠疫,到最後瘟疫逐步消退了,Oran也可以重新開城,故事就此結局。

李爾醫師記述了鼠疫流行之初的現象,人們是如何輕忽,又是如何否認。為了避免造成恐慌,沒有人願意加大防災的力道,直到狀況突然惡化,病死人數爆炸性地增加,俄蘭被迫封城。

李爾是首批認出此流行病不單純的人之一,並明快地要求要採取斷然措施。他投身於防疫救災期間,他身心俱疲,但卻堅毅陪伴病人。當瘟疫終於退去,李爾醫師接到了延遲多時的電報,在瘟疫流行前,已經因病離城休養的妻子已經病逝他鄉。

 

故事從李爾醫師踩到一隻死耗子開始。幾天內,死耗子越來越多....,然後開始陸續有人生了病,發燒、頸部和四肢的神經節腫大、大腿上出現了黑班、鼠蹊越長越大,一天就死了。

幾天後,李爾醫師的腦中閃出「黑死病」三個字,他想到歷史上嚴重的黑死病大約有三十次左右。那些情境似乎歷歷眼前(註1)。

他向當局報告,但當局不以為意,在每天死亡人數不斷增加,當局才重視李爾醫師的建議,有病人的住處要消毒、同住家人要隔離檢疫....、直到有一天病例超過三十個,當局宣布封城。

他記述了封城期間的各項人事及人心(註2),描述了葬禮的快速及處理屍體的過程,從失望到絕望到無望,十個月過去,俄蘭終於宣布重新開城,倖存人們的歡喜與心情。


(註1)p37-38 原文(註解by筆者)

卡謬瘟疫P37-38.jpg

 

(註2)

p121 摘要:

塔霍:我現在可以明瞭這黑死病必然對你具有的意義。

李爾:是的,一場永遠沒完的失敗。

塔霍:這些都是誰教你的,醫生?

李爾:痛苦。

p194 摘要:

塔霍把藍伯(打算偷渡逃離此城)帶到一個小屋子,屋子的四周牆壁堆滿了紙盒,他打開其中一個紙盒,拿出兩塊夾棉花的面罩,把一個遞給蘭伯,叫他戴上。蘭伯問說這東西是否真有用,塔霍說「沒有」,可是它會使人產生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