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欲上青天攬明月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七夕情人月01

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又到了,希望老天能給美麗的月夜,讓情人能一起賞月及觀星。

月有陰晴圓缺。情人夜的月亮是什麼形狀呢?

七夕是農曆初七,看看上面中央氣象局的月相表,知道答案了吧!?

 

順便看看月出月沒的時刻,才不會錯過賞月時機。

2021/8/14(農曆七月初七),月出10:43(別懷疑,是早上,從東邊出來),月沒22:25(西下)

七夕情人月04.jpg

 

再看看下面從google查到的圖,看出哪兒不對勁了嗎?

七夕情人月02.jpg

因為「七夕」不是「中元節」,當晚月相絕對不是個大滿月。

難道這些網路圖片的畫者,沒有在七夕當晚賞過月?

 

好不容易找到幾張「稍微合乎」七夕當晚月相的:

七夕情人月03.jpg

 

賞情人月之餘,還可以「坐看牛郎織女星」,看他們隔著銀河遙遙相望

七夕情人月夏天大三角01.jpg

上圖是「夏天大三角」,牛郎織女之外,另一顆星是「天津四」。「天津」是銀河的渡口,共有九顆星,天津四是第四顆。

夏天大三角_中國星空.jpg

 

夏天大三角外,還有幾顆亮星:大角星、木星、土星,還有我最愛,覺得最美像個大勾勾的「天蠍座」。

七夕情人月夏天大三角02.jpg

 

最後,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ucianAlethe diegemata_01.JPG

克卜勒(所著的《夢》(Somnium)被認為是最早的科幻小說。

其實克卜勒受到琉善《真實的故事》(Alethe diegemata  /The True History) 的深刻影響。

琉善(Lician of Samosata,120AD~180AD)是羅馬帝國時代以希臘語創作的諷刺作家,以遊歷月球的奇幻短篇《真實的故事》及一系列對話集聞名,周作人翻譯其作品,並按希臘語發音將其名譯為路吉阿諾斯。

這本作於西元二世紀,琉善出版的《真實的故事》才是科幻小說的鼻祖,其內容關於外太空旅行、外星生物和星際戰爭。

故事敘述Lucian與一群旅者乘坐的帆船在赫克勒斯柱外被颶風捲入外太空。經過七天在太空中的航行,到達了月球,卻發現月球上的居民與太陽上的居民在爭奪控制晨星(Morning Star,也就是金星)殖民地的權利。戰爭結束後,Lucian一行繼續參觀了月球,Morning Star和其他的城市。

 

19世紀法國著名版畫家、雕刻家和插圖作家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1832~1883)繪製生動的圖像。

多雷曾為以下作品繪製插圖:但丁《神曲》插圖、《聖經》插圖、巴爾扎克小說插圖、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弗朗索瓦·拉伯雷原著的《巨人傳》等等。

 

下面是不同版本的《真實的故事》的封面,最左邊取材於1902年拍攝的法國黑白無聲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法語:Le Voyage dans la lune),

這部電影被稱為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全片全長14分鐘,16幀/秒。編劇和導演是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1861~1938),其劇情發想就是取材於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兩本登月的書:《從地球到月球》(1865)以及《環繞月球》(1870),以及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1901年的小說《最早登上月球的人》。

LucianAlethe diegemata_02.JPG

相關文章:凡爾納的登月二書 / 克卜勒的月亮之夢

 

Back to 登月50週年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omnium克卜勒之夢中夢.jpg

克卜勒寫了一本小說《Somuium》(Somuium是拉丁文,意指 the dream),是比凡爾納的登月二書還要更早的科幻小說。

Somnium: The Dream, or Posthumous Work on Lunar Astronomy

這本小說的開場是1608年的某天,故事中的克卜勒正在讀一本波希米亞傳說女巫的故事,讀著讀著,望著星空和月亮,就睡著了,進入夢鄉;

夢中的克卜勒正在讀一本書,書中的主人翁是14歲的冰島男孩Duracotus,男孩的媽媽Fiolxhilde是個女巫。

男孩小時候,媽媽帶著他採草藥,那時是夏天,整天24小時日不落。

這是一個夢中夢、書中書的科幻小說,

男孩從冰島到丹麥汶島跟第谷學習觀測星空,五年後回到冰島,

女巫媽媽呼喚靈媒(daemon),說日食的時候,會開啟一個通道,可以把人傳送到月亮(the island of Levania)去,

召喚靈媒要唸個21個字母(應該是拉丁文),這21個字母竟然是指「Astronomia Copernicana」(哥白尼天文學)!

 

接著靈媒描述傳送前的準備、過程,以及介紹月亮上的環境及所可以看到的星空、日升日落、地升地落等景象,

例如,

月亮分成兩個半球(Subvolva and Privolva.Privolva never sees Earth (Volva), Subvolva sees Volva as their moon.),

從月球上可以看到地球升起;下圖是阿波羅8號的太空人拍的照片,這是人類第一次從月球角度看地球。

月球上觀賞地球升起_Apollo8.jpg

 

 

這本小說大約1611年左右寫的,之後他陸續為此書加了很多註解,但在克卜勒生前沒有出版(有很多原因),

直到他身後4年,1634才由他兒子出版此書。

 

go to 凡爾納的登月二書 / 假作真時真亦假~琉善《真實的故事》的月球遊歷記

 

Back to 登月50週年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寂寞博物館_謝哲青_P223.jpg

哲青在《寂寞博物館》書中,描述了阿姆斯壯站在小西坑前的心境。

面對那巨大的虛空,要如何能填補?

寂寞博物館_謝哲青_PP224a.jpg

寂寞博物館_謝哲青_PP230a.jpg

寂寞博物館BOOK.JPG

 

Back to 登月50週年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ollo8_01.jpg

阿波羅8號(Apollo 8)是阿波羅計畫中的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太空人分別為指揮官博爾曼、指令艙駕駛員洛威爾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安德斯。

阿波羅8號是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軌道,以8字路線飛向月球,並繞月球航行後返回地球,這次任務沒有登陸月球。

整個過程,和100年前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情節還真是雷同。(go to 奔月8字 LOR凡爾納的登月二書 )

阿波羅8號在1968年12月21日發射後,飛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達月球,並圍繞月球軌道飛行了20小時。

在聖誕夜時三位太空人在月球軌道中向地球作了電視直播,這次轉播創造了當時世界範圍內電視收視人數的紀錄。

Apollo8_03.jpg

 

太空人安德斯在太空艙環繞月球的過程中,拍到了地球由「月平線」後「升起」的樣貌,也就是這張取名「地出」的照片。

這是人類首次由另一個世界的「視角」看地球。

 

Apollo8_02.jpg

 


阿波羅7號(Apollo 7)是阿波羅計畫中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1968年10月11日出發,整個任務時間達11天,環繞地球軌道。

1968 年 12 月 21 日,阿波羅 8 號任務(Apollo 8)其任務目標為環繞月球一圈再返回。

經過阿波羅9號和10號的採排後,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

 

Apollo7_8_11_logo.jpg

 

Back to 登月50週年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奔月8字LOR.jpg

高三時物理老師講的奔月8字,讓我印象深刻。

最近迷戀登月主題也讓我翻出古老的記憶。

查詢後找到1962年John Houbolt在NASA極力促成LOR(Lunar orbit rendezvous)的資料:

LOR是蘇聯工程師Yuri Kondratyuk在1919年提出,是往返月球一個經濟有效的方法;

所謂LOR是飛行器飛到月球後,在月球周圍繞圈圈,本身不登陸,而是讓登月小艇登陸,任務完成後再與主飛行器會合;

阿姆斯壯登月(阿波羅11號)就是用這種方式。

 

登月8字LOR_Houbolt.jpg

 

 

Back to 登月50週年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爾納_登月二書.jpg

 

以《環遊世界八十天》聞名的科幻先鋒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寫了兩本登月的書:《從地球到月球》(1865)以及《環繞月球》(1870)。

我在讀了《環繞月球》前幾頁後,去看電影《登月先鋒》,驚覺電影的許多內容和《環繞月球》頗為類似,趕忙把書K完,再買《從地球到月球》繼續K。

凡爾納令我佩服不已的是,這兩本書出版日期離阿姆斯壯登陸月球(1969)有100年之久。

登月先鋒_電影海報.jpg

 

在讀這兩本書的這一星期間,聽了一場講早期電影的演講,得知一部1902年拍攝的法國黑白無聲科幻電影,被稱為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正是《月球旅行記》(法語:Le Voyage dans la lune),全片全長14分鐘,16幀/秒。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是喬治·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其劇情發想就是取材於凡爾納的這兩本書以及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小說《最早登上月球的人》。

這部電影講述6名大膽的天文學家前往月球旅行的探險。天文學教授巴本福伊利斯(Barbenfouillis)在天文學會議上提出異想天開的月球旅行計畫,他選了另外5名大膽的天文學家同行,眾人一起打造了子彈型太空艙。這些天文學家進入太空艙後,一群美女將太空艙推入巨大的大炮裡,並將其射入太空。月球的臉看著大砲逼近,最後右眼遭砲彈擊中。
這些天文學家順利登月後,鋪了毯子在月球表面小睡一會,忽然一場降雪喚醒了他們。他們躲到地洞裡,卻不慎驚擾了半人半蟲的外星人「塞勒尼特人」(Selenite),雙方展開大混戰,遭到追殺的天文學家跑回太空艙,其中5人進入艙內,第6人用繩子將太空艙拉到懸崖邊,與其一道墜入太空,豈料1名塞勒尼特人也在這時抓住了太空艙,他們一起掉進地球的海洋裡,最後一艘船發現他們,並將其拖到岸邊。

 

月球旅行記_電影.jpg

 

 

Back to 登月50週年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登月50Logo.jpg

2019是登月50週年。

自從2009登月40週年起,關心月事也累積十年了,在此彙整一些與月有關的資料。

假作真時真亦假~琉善《真實的故事》的月球遊歷記

克卜勒的月亮之夢

阿姆斯壯的沈默與遺憾

阿波羅8號的8字行

奔月8字 LOR

凡爾納的登月二書

伽利略隕石坑@月球

伽利略@月球

 

登月40Logo.jpg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alileoMoon_001.JPG

月球上的隕石坑一一被命名,有哥白尼坑、第谷坑、克卜勒坑......,那有沒有伽利略坑?

 

GalileoMoon_006.jpg

遍尋不到啊~

只好求助維基百科!好不起眼的伽利略隕石坑!

伽利略隕石坑(Galilaei)是月球正面位於風暴洋西部的一座小撞擊坑。
伽利略隕石坑西北毗鄰「塞琉古環形山(Seleucus)」、西北偏北是「斯基亞帕雷利隕石坑(Schiaparelli)」、東面坐落著「馬利厄斯隕石坑(Marius)」、東南偏東為「賴納爾隕石坑(Reiner)」、卡瓦列里環形山(Cavalerius)則位於它的西南。隕石坑西北偏西蜿蜒著長約89公里的「伽利略月溪」;東南坐落著一處被稱為「賴納爾伽瑪(Reiner Gamma)」的高反照率地貌特徵。
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10.48°N 62.83°W,直徑16公里,深約2.21公里。

註:

馬利厄斯隕石坑(Marius)是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中部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5-38億年前的早雨海世,其名稱取自德國天文學家馬利厄斯(Simon Marius,1570-1624)。

卡瓦列里(Cavalerius)是伽利略的學生及終身好友。

 

 

以下是從維基百科找到的月面隕石坑圖

 

GalileoMoon_009.JPG

GalileoMoon_010.JPG

 

 

Back to 登月50週年

文章標籤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alileoMoon_004.JPG

2009年NASA砸重金炸月球尋找月球上是否有水。一名台灣網友在所傳回來的照片中,找到一幅人臉。

對那位網友來說,那是「詭異、冷笑」,而眼尖的我,一看就知道是誰了。

GalileoMoon_002.JPG

NASA發現 月球有水 多到可洗澡

自由時報 日期:2009/11/15 04:09 〔編譯張沛元/綜合十四日外電報導〕

美國航太總署(NASA)十三日表示,上月砸重金進行炸月探水任務的初步分析發現,月球上有「數量多到值得注意的」凍水。此一發現不但是太空探索上的一大躍進,也重燃人類在月球上興建永久基地的希望。

NASA今年六月展開斥資七千九百萬美元的「月球隕石坑觀察與感測衛星」(LCROSS)計畫;上月九日,乘載LCROSS的火箭與LCROSS衛星先後朝月球南極永久陰暗區的Cabeus隕石坑直衝而去,好讓NASA科學家藉由撞擊所揚起的塵埃,來偵測這個數十億年來不見天日的月球隕石坑深處是否有水。

NASA聲明指出,炸月探水實驗的初步資料發現了相當數量的水,LCROSS任務首席科學家與主要研究員柯拉普瑞特還特地舉起一小桶水強調,「我們不是只發現一點點,而是多到值得注意的量」。
柯拉普瑞特表示,科學家在這個二十到三十公尺深的隕石坑裡,發現總數至少九十五公升的水,「足夠洗澡之用」,「這是初步結果,我們雀躍不已」。

 

Back to 登月50週年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