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張衡《思玄賦》,描述離開紫微宮及太微宮後,搭乘王良的馬車,走過閣道:
出紫宮之肅肅兮,集太微之閬閬。
命王良掌策駟兮,踰高閣之鏘鏘。
其中王良、策、駟、高閣(閣道)都是天上的星官,王良,春秋晉國公卿趙襄子的馬車夫,是駕馭馬車之能手。
有的註解說「駟」是房宿,讓我很不解。
《國語·周語下》: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月在天駟。
韋昭注:天駟,房星也。
因為王良、策、閣道都是奎宿,王良所驅策的天駟,怎麼可能跑到位於天的另一邊的房宿?
《史記‧天官書》有兩個地方講到「天駟」:
(1) 漢中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馬車騎滿野。
(2) 東宮蒼龍房心,房為府,曰天駟。
我個人認為,前者在王良旁的天駟,才是張衡《思玄賦》裡的天駟。後者與王良無關。
閣道是天子的御道,直通紫宮。王良策馬走過閣道,因此天駟就在王良旁才是正解。
在三家分晉之前,晉國被六大公卿把持,晉國君只是一名傀儡皇帝而已。
其中兩大公卿「范」和「中行」被另外四公卿誅滅,剩下的四大公卿,最強的是「智」,其它三家是魏韓趙。
因智家的勢力強大,貪婪的智伯對於魏、韓、趙三家不斷的索取,終於引起了趙國的反抗,於是智伯要求魏、韓聯合出兵,合三家之力量共同對付趙,試圖消滅趙。
智家本身勢力就較強,又聯合了其他兩家,但趙佔據了地理的優勢,該地勢使得戰爭變得易守難攻,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智伯改變了策略,由硬功改為包圍,中斷趙的糧食和物質供給,妄圖逐漸消滅趙,打一場持久之戰。這就是所謂的「晉陽之戰」。
趙家的全體軍民並沒有因為智伯的圍攻而變得灰心喪氣,趙襄子也在暗暗發愁,於是他秘密派出使者拜訪韓、魏兩家,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兩家臨陣倒戈,由三家合力滅趙轉變為三家合力滅智,最終趙襄子的計謀得以成功實施,智伯最終死于自己的策劃之下,被水淹死,從此晉國就變成三公的天下。
在戰爭期間,趙襄子由王良駕著駟馬車,飛速逃過智伯的追捕,終於得到機會能說服韓魏兩家,而得以反攻。王良駕車功不可沒,成為保衛趙國的功臣,因而成為天上馭馬的星官。
go to 跟著張衡《思玄賦》遨遊天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