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41102-郭守敬四海測驗-北京01.jpg

 

郭守敬四海測驗裡的[大都]地點就是現在的北京。(測驗裡的[北京]當然就不是現在的北京囉)

郭守敬四海測驗裡的北京在哪兒(2024/11/2)

仔細看[大都]的夏至晷長,嚇了我一大跳,竟然是一丈二尺三寸六分,怎麼可能?難不成這是用40尺的高表量出來的?

推算了一下,這些數據應該都是用八尺表量出來的,那一丈多的答案,既不是40尺高表的數據,也不是冬至晷長。

筆者認為應該是誤植,應該把[一丈]二字刪除。

再查詢《元史》卷52〈曆志·授時曆議上〉,發現不僅[一丈]需要刪掉,其夏至晷景應是二尺三寸四分

今以銅為表,高三十六尺,端挾以二龍,舉一橫梁,下至圭面,共四十尺,是為八尺之表五。....。今京師長表,冬至之景七丈九尺八寸有奇,在八尺表則一丈五尺九寸六分;夏至之景一丈一尺七寸有奇,在八尺表則二尺三寸四分

 

此外,再看到夏至時晝刻和夜刻,[大都]的夜刻也不可能是三十二刻

大都的北極出地(四十度太強),介於和林(四十五度/夜三十六刻)和嶽臺(三十五度/夜四十刻)之間,其夏至夜刻當然也應該在兩者之間,所以三十二刻是不合理的。

很有可能是三十八刻,見下圖:

20241102-郭守敬四海測驗-北京03.jpg

[三十八刻]的數據在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找到:

大明曆日出入晝夜刻,皆據汴京為準,其刻數與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極出地高下,黃道出入內外度,立術推求每日日出入晝夜刻,得夏至極長,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二刻,晝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極短,日出辰初二刻,日入申正二刻,晝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永為定式。

 

小結:

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裡,四海測驗地點共26處,從南海、衡嶽、嶽臺、和林、鐵勒、北海,接下去是上都、北京、...,北海和上都的中間並沒有[大都]。

《元史天文志》把[大都]這一組數據加入,變成27處:

大都的夏至晝夜時刻,來自齊履謙《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

夏至晷景來自《元史》卷52〈曆志·授時曆議上〉。

可能是抄錄時抄錯啦,將三十八刻誤植為三十二刻二尺三寸四分誤植為一丈二尺三寸六分。(紅字是錯的)

20241102-郭守敬四海測驗-北京02.jpg

 

相關

郭守敬四海測驗裡的北京在哪兒? (2024/11/2)

 

Back to 邱韻如(2024):觀天測地:僧一行和郭守敬的大地測量,《天文教育》,第63期,p1-14,春分出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 的頭像
    chiu

    物理人 物理情 物理事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