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郵政於2020年11月11日以及2021年5月19日分上下兩輯,印製發行十二枚的清徐揚日月合璧五星聯星圖古畫郵票。
上下兩輯共12張郵票,照上圖編號順序排成一列,就是這幅長畫。
這是繼故宮二度展出此畫作、製作古漫動畫之後,與中華郵政發行的郵票,推廣這幅充滿天文意象的畫。
關於這幅畫的收藏和展出如下,
乾隆25年底,觀象台欽天監勒爾森預測隔年正月初一(1761年2月5日)將出現「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天象,上奏摺預示是年「海宇晏安,年穀順成」,徐揚 奉命繪圖紀錄而作此畫。
這幅長畫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紙本設色,縱48.9cm,橫1342.6cm。
故宮於2009年1月9日至3月25日,舉辦「京華歲朝」特展,是這卷畫作來台60年後首次展出 。
策展人故宮書畫處副研究員林莉娜表示,此畫卷曾於2004年赴德國展出,但未曾在國內展出,係因其長逾13公尺,而台北故宮沒有這麼大的展櫃。2008年整建重新裝置後,製作長1460公分的展櫃,這幅來台一甲子的長畫卷才得以在台灣與國人見面 。
自2011年起,故宮博物院陸續推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六系列故宮書畫之高解析動畫,這幅〈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動畫於2012/01/17~07/16展出,2016/1/6~3/31再以「古畫動漫」系列展出 。
2018年元月,同事韓老師在台北故宮「燈輝綺節─花燈節慶圖」特展中看到這幅長畫,問起畫中天文台上兩個儀器的名稱及功用,引起筆者極大的興趣,除特別前往故宮賞畫,更進一步查詢相關資料,以對這兩個天文儀器及相關背景有進一步的瞭解。
這幅長畫雖以「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為名,但觀象台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佔整幅畫不到十分之一的篇幅。
(請參見筆者於2018年12月發表的文章:故宮長畫〈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之儀象與天文考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23期,p59-77,2018年12月。)
中華郵政的發行說明如下,把「日月合璧」誤寫成「日月同升」。
仔細看這幅長畫,在觀象台的兩邊,一左一右的天上,有白色的月和橘色的日。
問題來了,月和日會不會這樣一左一右同時出現掛在天上?
這是所謂的「日月合璧」嗎?和「日月同升」是同一回事嗎?
筆者在故宮長畫〈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之儀象與天文考 文章裡做了許多探討。
徐揚在〈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卷末抄錄欽天監奏摺跋云:
上御極之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日,午初一刻。日月同在元枵宮,躔女宿,如合璧。水星附日,躔牛宿;木火土金四星,同在娵訾宮,躔危室二宿,如聯珠 。群臣奏請宣付史館。聖德謙讓弗居,勤政敕幾,不言符瑞。然儀象昭然,萬目共覩,臣民慶洽,朝野歡騰。臣執事藝苑謹敬繪圖以紀,臣徐揚。
這一天是正月初一,朔日時,日月地連成一線(正是「日月合璧」),當天清晨月隨日同升(日月同升),傍晚月隨日西落,由於月球的受光面背對地球,因此日月雖同升,但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除非當天是「日食」,才可見月亮遮住太陽的過程。〈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觀象台上方一左一右出現月亮和太陽,並不合乎當日中午的天象。
特別一提的是,網路上查到所謂的「日月同升」,常指的是位於浙江海鹽南北湖的鷹窠頂,稱之為「日月同升」或「日月並升」的「奇異」景象。(不在此討論,有興趣的可參見拙作)。
朔日時,日月合璧(雖然看不到月),是每個月初一都有的現象,真的不稀奇。稀奇的是,這一天還一併上演「五星連珠」。
一般人以為的五星連珠,可能是下圖,或是上圖的下半。
其實不然。比較像上圖的上半。
日月加上五星,就是七曜了,同時出現在元枵宮和娵訾宮(牛宿、女宿、和危室二宿)這一區域,這樣的天象,是難能可貴,難怪要藉機慶賀「海宇晏安,年穀順成」。
五星連珠,在西方視為凶兆,在中國則為瑞兆。使用Stellarium天文軟體,查詢1761年2月5日當天中午,的確有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景象,
但當時是白天,除了太陽之外,月和五星都看不到。
當天傍晚,水星早於日月西下,木火土金四星也於天黑後不久依序落入地平線之下。
相關文章:
★邱韻如(2018):故宮長畫〈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之儀象與天文考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23期,p59-77,2018年12月。
Back to 遨翔星際(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