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5.JPG

倫敦國王學院共有五個校區,其中的滑鐵盧校區有兩棟著名的大樓,Franklin-Wilkins Building及Maxwell Building。

Maxwell在他人生最重要時期之一(1860-1865)在滑鐵盧校區任教,目前該校區的校長室及行政區就在Maxwell Building。

馬克斯威爾在倫敦國王學院執教的這段時間(1860-1865)發表了他最重要的電磁學論著。

1860年,他因在色彩學方面的研究而獲得皇家學會的倫福德獎章,並於1861年獲選進入皇家學會。

在這一時期,他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進一步發展了他的氣體理論。

馬克斯威爾經常出席皇家科學研究所的公眾講座,與比他年長整整40歲的法拉第定期進行交流。

馬克斯威爾在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發表電磁學領域的著作,包括1861年的《論物理力線》前兩部分、1862年《論物理力線》第三部分,以及1864年的《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

 

1865年,馬克斯威爾辭去倫敦國王學院的職位,與妻子凱薩琳回到了故鄉愛丁堡的格倫萊爾(Glenlair)。

1871年,他回到劍橋成為首任卡文迪西教授,主導規劃卡文迪西實驗室的發展,並整理編輯了亨利·卡文迪西所遺留下的實驗資料。

馬克斯威爾1879年11月馬克斯威爾因胃癌在劍橋逝世,得年48歲。

1921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到訪倫敦國王學院,並在學院內發表演講,講題為《相對論的發展和當前地位》,引述到倫敦國王學院自然哲學教授馬克斯威爾的研究成果 。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縮寫:King's或KCL),是倫敦大學的創校學院之一,亦為世界享譽盛名的菁英名校。

蓋伊校區(Guy Campus)

第一天(2019/7/19)在倫敦橋地鐵站附近路過國王學院時,我就很開心的說這是發現DNA結構的莫里斯·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1916-2004)與羅莎琳·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1920-1958)當時的學校,進去校園找到科學中心,還看了一個暗物質的展。

晚上回到宿舍,進一步查詢才得知國王學院有五個校區,今天這個是蓋伊校區(Guy Campus),校區以由托馬斯·蓋伊(Thomas Guy)於1726年建立的蓋伊醫院為主,包含口腔醫學、醫學與生物醫學等學術單位。該校區的國王戈登病理學博物館(King's Gordon Museum of Pathology)是全英國最大的醫學博物館。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8.JPG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9.JPG

 

河岸校區(Strand Campus)

登過大火柱後,我們搭車前往倫敦國王學院滑鐵盧校區,突然看到櫥窗有Franklin、Wilkins、Maxwell、南丁格爾的大照片,我們立刻下車,沒錯,這是Strand Campus校區。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2.JPG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1.JPG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3.JPG

聖托馬斯校區(St Thomas' Campus)

第一天晚上搭捷運時,遇到一群慈濟中學的參訪團,和他們的帶隊老師聊天。

他們當天也是參訪國王學院,不同的是,他們參訪的是位於泰晤士河南岸,與大笨鐘和英國國會大廈相對的聖托馬斯校區(St Thomas' Campus),此校區的聖托馬斯醫院內還設有南丁格爾博物館。

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 於1860年在倫敦的聖托馬斯醫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非修道院形式的護士學校,現在是倫敦國王學院的一部分,奠定了基礎護理學專業。

除了護士專業之外,南丁格爾從小就顯示出對數學的天份,是以視覺表現統計圖形的先驅,她所使用的圓餅圖(雖然在1801年由威廉普萊費爾所發明)做醫療數據統計,在當時是一個新穎的顯示數據的方法。

在1859年南丁格爾被選為英國皇家統計學會的第一個女成員,她後來成為美國統計協會的名譽會員。

 

滑鐵盧校區(Waterloo Campus)

在河岸校區拍完照之後,我們再搭另一輛公車到河對岸的滑鐵盧校區,公車在橋沒走完的地方就放我們下來(路旁一位男孩拿著Bus Stop牌子),我們鑽了一段神奇的路,抵達滑鐵盧校區。

國王學院滑鐵盧校區(Waterloo Campus)與河岸校區(Strand Campus)分別位於泰晤士河兩岸隔河相對。

滑鐵盧校區的馬克斯威爾大樓(James Clerk Maxwell Building),是校長室與主要行政單位所在,大樓的命名是因為馬克斯威爾於1860-1865年間此任職,除了是校長辦公室外,亦是南丁格爾護理學和助產教育院(Florence Nightingale School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的一部份。

滑鐵盧校區的另一棟大樓,富蘭克林-威爾金斯大樓(Franklin-Wilkins Building),目前是倫敦最大的大學建築之一,衛生、生命科學、教育系與部份的護理學系位於此大樓,大樓命名自發現DNA結構的國王學院教職員羅莎琳·富蘭克林和莫里斯·威爾金斯。

特別說明:世界上叫waterloo的地名非常多,倫敦這個滑鐵盧(Waterloo)不是拿破崙敗北的滑鐵盧(Waterloo,在現在的比利時)。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4.JPG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6.JPG

羅莎琳·富蘭克林在拍攝DNA晶體繞射圖片「照片51號」及發表DNA論文之後,轉移陣地到了伯貝克學院(這次開會的地點),開始將X射線晶體繞射技術應用在研究菸草鑲嵌病毒(TMV)的結構。

1954年之後,她和華生與克里克之間的關係開始有所改善,華生一方面成為她在病毒研究上的討論夥伴,一方面也援助富蘭克林的研究經費。

富蘭克林經常到劍橋大學與克里克討論研究,並且曾經與克里克夫婦一同到西班牙旅遊。1958年,富蘭克林因為卵巢癌逝世,終年38歲。

2003年,國王學院將新大樓命名為富蘭克林—威爾金斯大樓(Franklin-Wilkins Building)時,華生在命名演說中說道:「羅莎琳的貢獻是我們能夠有這項重大發現的關鍵。」

 

20190720_倫敦國王學院_05.JPG

 

晚餐原打算到波羅市場(Borough Market),結果竟然打烊了,後來找到都爹利會館用餐。

 

相關:馬克斯威爾@愛丁堡

 

2019 英倫行 (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