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衡地動儀02_邊陽.jpg

最近這一陣子,和張衡混得挺熟的。

張衡(78~139)的時代,和托勒密(100~170)很接近,兩人也有不少相似處。正想找時間把兩位拿來比一比!

讀《後漢書張衡列傳》(范曄)、《後漢書律曆志》(司馬彪)、《晉書天文志》(李淳風)、《隋書天文志》(李淳風)、《開元占經》(瞿曇悉達),

瞭解他張衡的渾天學說,以及搞清楚二件事,

一是傳說中張衡的《渾天儀注》正確的書名究竟是什麼,內容寫了什麼;

二是張衡製作的儀器,除了侯風地動儀及以漏水轉之的渾象外,他的渾天儀究竟是漏水轉之的渾象,還是他另做了個觀測用的渾儀?(這件事一直還沒定論)

《後漢書 張衡列傳》 介紹張衡: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世為著姓。祖父堪,蜀郡太守。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筭。...

遂乃研覈陰陽,妙盡琁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筭罔論,言甚詳明。.....

接下去就是描述他的「侯風地動儀」: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在這段描述下,侯風地動儀的圖像也跟著出現在腦中。剛好八月下旬去貴州天眼,路過邊陽服務區時,拍了張衡煦煦如生的雕像,更加深我和他的跨時空友誼。

我這兩天正在和一位好友學習,看了一堆墓葬禮的天象圖,正好神遊到漢代張衡的故鄉南陽;

沒想到,昨天(2018/10/9)竟然出現張衡的地動儀被大陸國中課本給刪除的消息,張衡頓時變成網路紅人。

因為造不出可探測地震的復原版,中國大陸去年已把張衡發明地震儀的內容從歷史課本刪除。

1951年,考古學家王振鐸根據後漢書記載的短短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複製出候風地動儀。但這個復原版一直無法達到「預測地震」的功用。即便如此,侯風地動儀的模樣已深植人心。

我從小讀到張衡的侯風地動儀時,就覺得很神奇,但我從未相信真的能預測地震。前幾天讀到《後漢書張衡列傳》時,我還非常佩服後漢書作者范曄的這段生動描述呢!

張衡地動儀01.jpg

 

張衡是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科學家、 ... (和托勒密很像),解釋和確立渾天說的宇宙論;

他在漢賦上的卓越表現更是嚇嚇叫,創作了《二京賦》及《歸田賦》等辭賦名篇,拓展了漢賦的文體與題材,被列為「漢賦四大家」之一。

(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稱為漢賦四大家)

 

下面這張照片是今年2月去台北天文館考察古天文儀器時拍的,

那時看到張衡手上拿的那顆球,真是覺得很 low

張衡_台北天文館.jpg

 

 

Back to  

2018 貴州天眼行~邊陽服務區的天文學家

跟著張衡《思玄賦》遨遊天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