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0721_倫敦自然史博物館_01.JPG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就位於我們住宿的「博物館路」上,隔壁就是科學博物館,路底就是海德公園。

該館所擁有的生物和地球科學標本約七千萬件,包括五個主題:植物學、昆蟲學、礦物學、古生物學和動物學等自然歷史。

這個博物館除了其華麗的建築外,最特別廣為人知的是恐龍骨骼,2017年起,中央大廳的「卡內基梁龍」(Diplodocus carnegii,小名Dippy)已經被25公尺的藍黥HOPE取代。

中央大廳名為 辛茲大廳 (Hintze Hall),坐鎮在大廳的是達爾文。

 

20190721_倫敦自然史博物館_02.JPG

20190721_倫敦自然史博物館_03.JPG

20190721_倫敦自然史博物館_04.JPG

Hintze Hall 命名由來

2014年,「Hintze 家族慈善基金會」捐贈 £500萬 給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用於資助研究威脅地球生物多樣性問題的項目,例如脆弱生態系統的維護和環境污染的影響,以及與瘧疾等疾病的對抗。

這是自然歷史博物館 133 年來收到的最大單筆捐款。博物館的中央大廳從此更名為「辛茲大廳」。

Michael Hintze 爵士,是英澳商人及慈善家。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後,他的祖父母逃離俄羅斯,1953年7月,他出生在中國哈爾濱市。中共掌權後,Hintz到澳大利亞跟著當時是難民的父母一起生活。他在雪梨由母親撫養長大,在雪梨大學獲得了物理學士及工程碩士。之後又得了哈佛商學院MBA的學位。

Hintze 和他的妻子 Dorothy 一起成立了 「Hintze 家族慈善基金會」。在文化藝術領域,著名的捐贈包括使恢復梵諦岡聖保羅教堂裡的米開朗基羅壁畫等等。

(以上參考維基百科「Michael Hintze」條目)

20190721_倫敦自然史博物館_09.jpg

藍黥取代了梁龍,成為鎮館迎賓之寶

2017年,辛茲大廳的恐龍Dippy被藍黥HOPE取代了。

Dippy,大概是全世界最高知名度的恐龍化石,但有點尷尬的是這鎮館之寶Dippy只是還原度很高的樹脂複製品,並不是真正的自然史的產物,所以在2017年退位讓賢,讓給現時世界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 - 藍鯨。此藍鯨骨架約有25公尺長,並以「希望」(HOPE)為名,呼應贊助人辛茲也希望大家能正視生物瀕臨絕種的問題。

 

藍黥HOPE的身世

1891 年 3 月 25 日上午,愛爾蘭東海岸,一頭藍鯨在退潮時被捕獲,擱淺在海港小鎮韋克斯福德 (Wexford) 外的沙洲上。

這頭鯨魚還很年輕(藍鯨可以活到一百歲,但她擱淺時可能只有 15 歲,剛生完寶寶沒多久),她在淺水區苦苦掙扎了兩天之後,一位名叫 Ned Wickham 的救生艇飛行員在鯨魚的鰭狀肢下猛擊了一個臨時魚叉,將這可憐的動物從痛苦中解救出來。

鯨魚隨後被拍賣,她的屍體被屠宰,鯨脂被煮沸。最終只剩下一具 4.5 噸重的骨架,以 250 英鎊的價格賣給了自然歷史博物館。

1934年,藍鯨的骨架被懸掛在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哺乳動物展廳。但一直未引起很大的關注。

2017 年7月13日,這具命名為「希望」(HOPE)的鯨魚骨架取代了明星梁龍Dippy,在博物館的中央大廳(Hintze Hall)和達爾文一起迎接遊客。

20190721_倫敦自然史博物館_07.JPG

20190721_倫敦自然史博物館_08.JPG

參考資料
The secret history of Hope the blue whale has finally been revealed
By Josh Davis (September 2018)
https://www.nhm.ac.uk/discover/news/2018/september/secret-history-of-hope-the-blue-whale-finally-revealed.html

 

自然史博物館的館藏與建築

這座博物館的典藏品源自於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1753) 對大英博物館的捐贈。

出生於愛爾蘭的斯隆爵士,後來成為內科醫師,1687年,斯隆爵士開始收藏家生涯。

1719年成為皇家內科醫師學會(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會長,1727年接任牛頓成為皇家學會會長(President of the Royal Society)。

斯隆爵士去世,他的7萬1000多件收藏品根據其遺囑捐贈給國家,成為大英博物館的基礎館藏。

由於Black Live Matter事件(「黑人的命也是命」),大英博物館館中已移除蓄奴的創始人斯隆爵士半身像。

自然史博物館除了斯隆爵士的收藏,也加進庫克船長三次航海時從全球各地帶回英國的動植物。

參考資料:http://www.artslifenews.com/news_in.aspx?siteid&ver&usid&mnuid=1115&modid=2&mode&isgb&nid=2141&noframe

 

 

建築主體由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建築師阿爾弗雷德·沃特豪斯(Alfred Waterhouse,1830~1905)設計、於1881年建成並開放參觀。

20190721_倫敦自然史博物館_05.JPG

20190721_倫敦自然史博物館_06.JPG

 

Back to  2019 英倫行 (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 的頭像
    chiu

    物理人 物理情 物理事

    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